申城高校陆续开启新学年分批报到
2021-08-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凌睿

今天和明天,上海交通大学开始迎接“萌新”——2021级新生前来报到了!虽然戴着口罩,但也丝毫藏不住新生们初入大学的喜悦。根据分批多次的要求,2020级及以上年级本科生将在9月9日至9月12日期间完成到校报到。记者了解到,“多码合一”、开展应急演练,各大高校正为秋季开学做足准备,保驾护航。

  智慧管理    “多码合一” 快速核验进入学校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提出,来自低风险地区的学生生须持健康码绿码或有效健康证明报到并进行14天自我健康观察;来自或需要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在该地区恢复低风险级别之前暂不报到。

为助力迎新季工作高效开展,学校信息化服务正再度升级。为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入校通行效率,上海交通大学“交我办”APP上实现了“多码合一”的功能:师生可上传“随申码”和“行程卡”截图成功合成多功能二维码后,可直接扫合成码进入学校。

这样一来, 进校时只需出示“多码合一”绿码,就再也不用现场逐一检查随申码、行程卡和校园卡了,让每位师生尽享方便和快捷。

  有备无患    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也成为不少学校开学前的一项“标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于23日在金海路校区北门口完成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演练主要模拟秋季开学学生返校入校流程及学生发热应急处置流程。入校流程包括核验身份、检查双码,测量体温以及行程码登记工作。学生发热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发现体温异常,校卫生所医务人员赴现场二次检测确认,发热学生送医就诊,现场消杀,发热学生信息跟踪以及信息上报,完成全流程闭环演练。

模拟演练过程中,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和曹路卫生中心的两位医生针对演练过程中的二次体温检测、药水配置、现场消杀、发热学生留观和送医等环节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如二次测温需要间隔15分钟,配置药水由专人负责,现场消杀盯住重点部位,发热学生就医途中,适当保持与他人距离并佩戴更高等级医用口罩等。

在演练结束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还为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二级教学单位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等进行了疫情防控培训,通过查漏补缺,继续紧绷安全防控这根弦,为秋季开学保驾护航。

  分批返校    “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为各校原则  

记者从沪上各高校了解到,依照疫情防控下“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原则,均能按时开学。各高校均以学院或年级为单位,严格要求学生分批返校报到。

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布2021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和新生报到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同年级新生和老生分批报到时间,前后共分6批,持续约半个月。华东政法大学学生也按年级共分为六个批次有序返校,其中,2019级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学生采用线上注册的方式报到,返校安排另行通知。

为切实保障高校师生的健康安全,在沪高校均提出:若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为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者、疑似病例的,暂不返校报到。同住家人有返校前21天从境内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沪情况的,相关师生员工返校时应向学校报备,并做好返校后7天的自我健康管理。学生应严格按照本市发布的区域界定,对照学校防疫要求确认是否可以返校。

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之日起,前 14日来自或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实施 14天严格的集中(居家)健康管理(自离开本市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国内其他疫情中风险地区抵沪之日起计算,即连续体温测量低于37.3度和完成学校健康打卡),实行 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申请返校。

同时,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均在开学报到工作安排中提出“双检测”要求,即其他从外省市来沪入校报到的学生须提供出发前 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申请返校,入校后再进行 1 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正常开展学习生活。 

高校还规定,报到当日原则上学生家长及陪同人员不进校。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向学校提出申请。

  敲黑板    新生报到后还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除了报到日有一系列要求,新生在入学以后,仍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松懈不大意,持续做好个人防护。

学校提醒,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注意安全,非必要不离沪、少聚集,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良好生活习惯。引导符合条件的新生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同时,学校也将引导新生在大学校园里“勤奋学习、健康生活、科学运动”,培育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习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凌睿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