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黄浦江畔,驻足梦想驿站
2021-08-29 生活

梦想驿站以简约实木装修,构建形成一个为民服务的复合型共享空间。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绵延8.3公里的黄浦滨江勾勒了一幅城市水岸画卷,沿岸鳞次栉比的公共空间竞相铺陈,虚位以待迎接游客的光临。随着“城市会客厅”建设的蔚然成风,“城市家具”的概念也在近年逐步兴起,这些精心打造的户外环境设施饱含了城市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一跃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新载体。在不久前,黄浦滨江沿线的半淞滨江段就上新了一批别样的“城市家具”。

  一道长廊穿越百年记忆  

走在望达路通往滨江的方向,还未行至沿江一侧的苗江路,就远远瞧见原南市发电厂的烟囱高耸于蔚蓝天际。如今这个早已“退休”的大烟囱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醒目地标,在这片半淞园路街道辖区的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工业历史遗产与城市新生活完美碰撞的这般景象并不鲜见。

想要追根溯源这一段城市现代化融合的演变历程,只需从烟囱这里转过身,走近与它一马路之隔的复兴梦广场。循着对面隐约的一抹红色,穿过马路便轻松找到广场入口,待量身定制的“城市家具”完全显山露水,一条名为晨光长廊的贯通的室外街区也顿时开启了时光之门,一段跨越百年的红色记忆被滨江的清风吹拂而来,仿佛还能听到汽笛悠扬远去。

1920年5月,青年毛泽东与旅沪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开会,并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在半淞园会议休息期间,与会的12人“中午在雨中拍照,近览淞江半水,绿草碧波,望之不尽”。历经岁月洗礼,这张合影得以辗转保存,现存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矗立于广场的10组红色人物造型,正是以这张合影为蓝本,通过影像剪影处理的方式,艺术性还原这一历史时刻。黄浦区作为党的诞生地,其革命旧址遍布城区各处,红色基因也早已融入城区肌理,在广场西北角树立着“半淞园新民学会会议处遗址”纪念碑,记录下了百年前一批想要“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有志青年与半淞园的际遇,重现的是中国青年心怀梦想投入探寻“国兴”、致力“国强”征途的红色历史记忆。

街道一位青年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晨光长廊将红色文化融入景观建设中,散落的艺术装置以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为依托,以中华民族工业的复兴为内涵,“它们的视觉化表达抒发了百年淞园不忘初心繁荣发展的家园之梦,展现的是半淞园地区民族工业复兴之梦、开放之梦”。这无疑是复兴梦广场的精神底色。

百年淞园的发展变迁,流淌着几代人的共同的记忆。傍晚凉风习习,漫步在广场中,在情景再现中真切“触摸”峥嵘岁月、重温初心使命。环绕在艺术装置周围的红色飘带,以海浪的律动感象征着乘风破浪的气势,同时又有座椅的功能,引人边观赏边休息。正值夏日午后,原先以为被太阳直射的椅面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尝试着坐上去竟也不烫。正是这些兼具实用与颜值的“城市家具”点亮了黄浦滨江沿线。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城市家具’有利于融合半淞园文化标识与市民群众休闲休憩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漫步复兴梦广场,见证半淞园百年发展变迁。

  一个驿站开启当下生活  

坐在飘带座椅上,一眼望见不远处的小木屋外,两棵挺拔树木各自被长条凳椅包围起来,安谧清幽的氛围不彰自显,便不由自主地靠近如此田园的“城市家具”。这个两面被玻璃打通的小木屋名为梦想驿站,与晨光长廊一起构成了复兴梦广场的两个主题展示区,两者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形成了黄浦半淞滨江段室内外结合的红色历史宣讲阵地。

推开敞亮的玻璃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木板雕刻的多媒体艺术装置布置的墙面,分城社复兴、制业复兴、治教复兴三大篇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的不懈努力与丰硕成果。梦想驿站站长徐盈莹告诉记者,这里是了解淞园百年发展变迁的窗口,是室外艺术长廊的延伸和补充,同时承接新起点,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半淞社区治理共同体而砥砺奋进、筑梦前行。驿站内,饮水机、共享充电宝、血压计、测温仪、免洗手消毒液、免费Wi-Fi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并设置急救药物箱、AED急救机器等应急设备。梦想驿站还是户外工作者们的爱心接力站,在这里,他们可以歇歇脚、充充电、喝喝水、热热饭菜。

驿站工作人员正向记者介绍时,一个原本在画画的小朋友突然爬上了椅子,一旁的工作人员见状立马过来劝阻这一危险行为。再仔细观察驿站内的桌椅,发现所有尖角都被安上塑胶保护套。复兴梦广场自今年6月29日揭牌以来,赶上暑假的两个月里,小朋友们成了常客。于是,驿站特意为小朋友圈起一块小天地,铺上舒服的地垫,玩具、画笔、绘本占据了一整排储物展示柜。

“小朋友们常常追着我问什么时候可以画画。”小徐站长介绍,梦想驿站看到了小朋友们的热情,因此针对暑期,特意在每周二、三、四下午会向他们推出画画、手工、拼图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她还特意为小朋友们定制了一本“淞园梦想家”的打卡小册子,参加一次活动就会盖一个章,集齐之后就可以兑换奖品。小朋友们不仅拉上家长一起来,还呼朋引伴号召其他住在附近的小朋友一起前来,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社交小队伍。工作人员介绍说:“等到之后积累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会挑选一些优秀画作挂在驿站墙上,让他们体会到荣誉感。”

抬头望向其中一面玻璃墙的顶部,门口其中一棵树正以冲破云霄之势摇曳生姿,与室内开阔的布局相映成趣,一派生机盎然。与多媒体艺术装置墙面融为一体的读书角也在散发阵阵书香,小徐站长翻开一本丝绒封面的精装书《上海·我们的故事》,追忆了一段上海的近代发展历程,书皮虽已褪色,但确实是在市面上难觅的绝版书,在这里被温柔地连接着现在的时光。

  打开玻璃门 吹一吹江风  

小徐站长有一个还未有机会实现的构想,那就是把梦想驿站的玻璃门都打开。打开玻璃门,仿佛有着多此一举之嫌,但她却有让人无法抗拒又瞬间神往的理由。“等天没那么热的时候,如果把门都打开,凉风从黄浦江畔直接吹过来,身在驿站都能感觉舒爽。”这个才两个月的年轻广场一直在经历盛夏,只能关门以空调冷气迎客,而它的四季突然让人翘首以盼。

经她指点,才发现外面这些环绕树木的椅子都是可以移动的,可以根据来客数量灵活移动。而驿站里的铺陈,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展品是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内容进行动态的变化,辖区企业活动、文创产品等都会融入进来。”梦想驿站就像一个引导居民生活内容的展厅,“我们更多设置的是引导性的推荐内容,如果居民有感兴趣的就可以来问我们的工作人员,把空间填太满的话就很拥挤”。

除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亲子活动,针对各年龄层的城市读书会、淞园下午茶、户外嘉年华、滨江夜跑团、文创市集、民俗体验、非遗传习等活动也在相继铺陈,复兴梦广场已在两个月内交出了琳琅满目的答卷。若当真实现了玻璃门的敞开,那么这些有趣的生活导向也将扑面而来,如滨江的风漫卷而来,亦如百年前的“绿草碧波,望之不尽”浮现于眼前。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