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驱散人设迷雾,让饭圈从褊狭天地里“破圈”
2021-09-01 青年

【编者按】 

《超级女声》横空出世,2005年由此被公认为内娱素人造星元年,也让业界首次见识到了“粉丝经济”的威力。此后,“粉丝经济”进一步发展成“流量经济”,并在商业平台开始快餐式造星后,发展到巅峰。只是,缺少了监管和规范的“流量经济”,渐渐失控——砸下海量人力以及天文数字的金钱之后,粉丝们发现自己已经被困于数据的囚牢,她们将宝贵的人生投入应援、打榜,投入为偶像掀起一场场的骂战,甚至不惜挑战社会秩序,换来的是经纪公司和品牌商的重重盘剥,躲在虚假人设背后的偶像们一波又一波“塌房”。

当“流量明星”和“饭圈”已站到公序良俗甚至法律的对立面时,国家终于重拳出击,中央网信办近日针对“饭圈”乱象出台10大措施,堪称对已走火入魔的饭圈乱象釜底抽薪。

乱象从何起?治理如何做?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从饭圈之乱到饭圈之治”系列调查报道,引导青少年走出迷津,还饭圈一个“看重艺能、尊重作品、敬重人品”的清朗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近来,娱乐圈负面新闻不断:有着“邻家妹妹人设”的郑爽偷税漏税被罚,有着“高冷男神人设”的吴亦凡涉嫌强奸罪被逮捕,有着“爱读书人设”的张哲瀚在靖国神社拍照……种种“人设崩塌”的现况,让人不由感慨一声“贵圈真乱”。

在“人设”幻想中,明星所透露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对饭圈粉丝有极大影响。明星人格与人设之割裂、伪装、表里不一,既可能带偏粉丝,也可能伤害粉丝。

谁在制造“人设”?粉丝又为何会被偶像人设所困、所坑?理解“人设”,是理解饭圈尤为核心的一点。流量不能偷换价值,人设不能代替品性。如何树立青少年偶像观,培育青年积极健康的文化心态,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 什么是人设? == 

在机械造星模式下,将标签运用到极致

人设,作为“粉圈”极致化的标签,原本诞生于网络文艺和动漫产业。受日韩饭圈文化影响,塑造“人设”已成为娱乐圈的潮流。

“饭圈”的造星模式是机械而批量的,想要快速“杀”入观众的眼中,增加印象刷存在感,“立人设”是最快的方法。一个鲜明的“人设”十分重要,立得好则圈粉无数,不仅能带来更多粉丝,也能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甚至某种程度上与广告定位直接挂钩。这已经成为演艺人员用来包装自己、营销自己的一种常见手段。

“人设就像每个人身上的符号,它将标签运用到极致。”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竞部门俱乐部内容负责人小符曾参与过《创造101》的录制编导工作。她告诉记者,“立人设”是目前娱乐圈非常普遍的一种手段。

对于大多数“饭圈女孩”来说,如今已经不是因为一首歌去粉一个艺人的时代了。取而代之的,是“人设”。

 == 粉丝视角下的“真实性” == 

“人设可能是假的,但是感情是真的。”

因为《创造营2021》,刚毕业的上班族小言喜欢上了利路修,成为了一名“笋丝”。在她看来,虽然利路修的唱跳并不拔尖,但他的“打工人人设”深深戳到了自己。“我喜欢他这种画风清奇的感觉。而且他的背后没有公司资源,反而会激起自己心中的保护欲”。“笋丝”们也经常会调侃:“哥哥的背后只有我们,千万不要让他回家。”

对于粉丝来说,人设是一种动力。王一博的粉丝小郑最开始是因为《极限青春》而关注他的,“给人一种很专业,很酷的感觉”。因为哥哥喜欢滑板,所以自己也开始学起了滑板。内向的她在滑板社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好。“平时只有一个人,追星让我感觉和大家在一起,很有意义。”

对于服装公司职员小陈来说,她经常加班到通宵,追星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她是一对当红偶像的“CP粉”。所谓CP粉,就是迷恋那些被综艺节目或电视剧中拥有“情侣人设”的一对偶像,两人之间的互动就是发给CP粉的 “糖”。“磕到就是快乐。”她说道。

妈妈粉、女友粉和事业粉,往往都是被偶像明星的“人设”吸引而来。

在B站、LOFT和微博,不乏基于特定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因为被“人设”所吸引,所以想要延伸,想要谱写新的故事,粉丝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激发,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

“可能大家口中的人设是公司包装出来的,但是因为闪耀的‘人设’,大家不停地向前,不断地学习,因为喜欢的人而发光发热,这就是一种真实。”小言说道。

 == “人设”之困 == 

粉丝被偶像人设光环围猎

有人能从“人设”上获得精神鼓励,变成更好的自己。也有人会被偶像“人设”光环围猎,误入歧途。

在宿迁,一名老师带领学生跳“光点舞”,并录制应援短视频,让全班孩子们喊出:“肖战哥哥你很好,我们都很喜欢你!”并上传到一些平台;还有老师在教职工作中夹带私货,把未成年孩子变成自己追星的工具和手段。事件发酵后,央视发声:“少年儿童的教育关乎祖国未来,莘莘学子不该变成追星应援的工具。”

粉丝一旦被“人设幻象”捆绑,则很容易混淆现实世界和个人粉丝行为界限,出现消极和极端行为。

其次,明星人格与人设之割裂、伪装、表里不一,既可能带偏粉丝,也可能伤害粉丝。例如在吴亦凡事件中,吴亦凡利用偶像身份吸引女粉丝参加聚会,实施强奸。娱乐圈,有不少被“人设幻想”所欺骗的粉丝,因为“识人不清”,最终成了受害者。

吴亦凡事件曝光后,部分粉丝反而宣称受害者是“想红”“炒作”,为维护偶像在自己心目中的人设幻想,而在网上各种不辨是非,极端偏袒。更有甚者,部分粉丝竟然自发去拘留所门口企图见偶像一面,其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无独有偶,张哲瀚“亲日”事件后,粉丝的“迷惑发言”同样不在少数。他的粉丝们还试图通过张哲瀚对靖国神社不太了解为他“洗白”。在民族情感面前,再一次暴露出饭圈苍白又极端的价值观。

苦心经营的“人设”,崩塌只需一瞬间。吴亦凡事件被爆后,他在手的15个代言,全部宣布与其解约;张哲瀚的所有代言品牌均宣布终止合作……昔日大红大紫的明星们不仅商业价值即刻被重新评估,甚至还要面临法律诉讼和千夫所指的危险。

毕竟,人设不能代替品性,流量不能偷换价值。

 == 谁在打造人设 == 

经纪娱乐公司是“人设”的推手

作为偶像的制造端,经纪娱乐公司是“人设”背后的推手。华策集团经纪业务管理中心总监田宇辰曾在采访中表示,舞台上的人设是进公司后,“专人去发掘和制定的”。

谁在打造“人设”?这就要涉及娱乐圈的一个工种——艺人统筹,他们是在项目和活动中,负责艺人邀请、沟通、接待、服务等全线工作的复合型工种。在经纪娱乐公司,资深的“艺人统筹”会负责发掘和制定偶像的“人设”,相当于“顾问”的角色。

在娱乐圈,偶像的“人设”一般设定为积极、阳光、正能量,是顺应粉丝的兴趣偏好创造出来的消费类型。但是,尝到了“人设”带来的甜头后,某些娱乐公司开始越走越“偏”。

前不久,偶像组合“天府少年团”在成都发布单曲正式宣布出道。该组合共由7位小朋友组成,最大的年龄11岁,最小的仅仅7岁。

面对平均年龄仅有8岁,主打“阳光”“养成”人设的“偶像组合”,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了愤怒,批评这些娱乐公司没下限。在一片争议声中,打造“天府少年团”的时代星空文化传媒(成都)有限公司宣布,“天府少年团”解散——而此时距离其“出道”仅过了4天。

树立阳光健康的少年榜样,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而不是娱乐公司。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看似“包装”,实为“虐童”。

少年儿童身系国家未来,不该由成年人,拿所谓阳光“人设”的工业化偶像生产模式来人为操控这些孩子。未成年人成长的舞台应该在学校,而不是娱乐圈。浮躁心态和利益至上的饭圈思维只会过早泯灭了他们自然生长的天性。

“养成人设”原本是为了吸引那些黏度高的“妈妈粉”而大行其道,如今弊端已然显现,有专家敲响了警钟:偶像养成产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代价。

 == 为什么粉丝会被“人设”吸引? == 

女频网文为“饭圈”的成长提供土壤

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探讨为何“饭圈女孩”被“人设”触达,可能就要从粉丝群体的身份流变开始说起。

数据公司AIO创始人闻泰麟曾对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和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发现有追星行为的ID大约有1.3亿,女性比例高于70%。

在2014年前后,以韩国男团EXO成员身份出道的吴亦凡、鹿晗、黄子韬、张艺兴,当年相继回国发展,因而被外界称为“归国四子”。彼时正为偶像工业之发端,他们一回国就成为内地顶级的流量小生。恰好此时的“饭圈女孩”,很大一部分正是女频网文的读者。

女频为“饭圈”的成长,提供了土壤。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赵丽瑾著文指出,识别“人设”需要习得技巧,对于习惯现实主义叙事程式的观众和读者来说,不易做到。而深受女频文影响的女性网络社群,自然而然地沿用了先前的思考模式,出现了以“人设”先导的网文阅读和创作,也发生着对偶像明星多重“人设”的识别,以及亲密关系的想象实践。

赵丽瑾指出,粉丝练就了敏锐识别“人设”的技能,以及想象和发展“人设”叙事潜力的能力。换句话说,“人设”是偶像制造的策略,而粉丝恰好能解锁“人设”,获得大众所不解的、隐秘的偶像消费快感。

 ==  “人设”背后的心理因素 == 

粉丝希望完成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12355的心理专家王慧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饭圈的刚需。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形成自我认同感的阶段,而追星是一种对自我成长的探索,是对自己理想的确立,流量明星们的光鲜靓丽、有独特魅力的人物设定让青少年感受到他们的成功,从而参照这些偶像、“人设”来完成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其次,对“人设”的推崇,正是为了弥补理想自我缺失。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娱乐圈和资本圈的利益捆绑,如今的粉丝不再是单纯地追星,更像在玩一个“养成类”的偶像成长游戏。流量明星们通过“人设”展现给青少年们一种理想生活状态或人格状态,满足粉丝的自我想象。

同时青少年们的疯狂应援,又让他们有这样的错觉,感觉到正是因为自己的打榜、投资、助力,让明星们站在了更高的位置,并向更多的人展示“理想的自己”,这也是一种向外投射的自我实现过程。爱豆是粉丝们心目中欲望的客体,也更填补了理想伴侣、自我、养育者缺失的问题。

“人设”下的聚集,同样也满足了青少年同伴交往取暖需求。在王慧看来,“饭圈”的存在,还聚集起了一群具有共同缺失或者共同向往的青少年。越是有缺失,他们越是渴望同伴,渴望归属感,因此,为了一个共同偶像,他们可以形成团体,抱团取暖,满足群体交往需求。

“作为成年人,我们会觉得饭圈文化阻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但是他们如此依赖饭圈,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少年在陪伴和人格引导方面的缺失,他们没有更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也缺少更积极正面的榜样引导。”王慧说道。

 // 专家建言 // 

引导青少年以更立体的思维看待世界

如何避免呈现低龄化趋势的粉丝群体被不良饭圈文化捆绑?心理专家王慧建议,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追星行为,引导孩子在众多明星中,学会鉴别与选择,同时让他们明白,偶像崇拜是可以的,但不能盲目;父母们也不要一味阻止打压,可以通过沟通,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明白孩子追星背后的心理需求。

在家长层面,她建议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在了解孩子追求的偶像特质、人物设定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分析这些特质、人设,并进一步挖掘正面、积极的品质,帮助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在共同谈论的情境下,父母的陪伴还能增加亲密度,改善亲子关系。

社会媒体、主流文化的正面引导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将各行各业具有正面榜样作用的人物,能够像经纪公司包装明星一样,通过各种符合青少年喜好的方式展示出来,让青少年们心生向往,以良币驱逐劣币,也许会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寻找人生目标有着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

“除此以外,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充满趣味和社交属性的课外活动、体育训练等,丰富他们的世界。让有耐心、有教育意识的成年人(心理咨询师、辅导老师)带领他们以更立体的维度去认识这个世界,也许他们就不会再被饭圈文化所侵蚀了。”王慧说道。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校长助理徐嘉乐告诉记者,青少年的三观还未完全养成,离不开学校的德育教育。“互联网时代下的价值观培养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学生成长工作组,涵盖了幼儿园到高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通盘考虑和正面引导。”

 // 记者手记 // 

自古“人设”留不住,唯有真情得人心

在娱乐圈的语境下,“人设”这个名词往往会搭配“立”这个动词。立人设,听起来“人设”仿佛是某种纸糊的易拉宝,光鲜靓丽地挡在本尊前面,接受社会各界的审阅和考量。

不只是娱乐圈,公众人物身上基本上都会有标签,比如董明珠是雷厉风行的铁娘子,张小龙是孤僻的极客。

其实,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也有“人设”的包袱。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表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在职场里,往往会有任劳任怨老好人,有爱钻空子老油条,以及涉世不深的傻白甜等等。

每个标签的背后,都有真实的一部分,但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再多的词汇也无法准确概括出一个人的整体。而在外界对你有这样的印象之后,如果外界给出的是正反馈,那么你就会有意识地去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表现。

有些人把星座当人设,有些人把职业当人设,甚至在某些所谓的“社交攻略”里,第一步就是让你“立人设”。但是光鲜靓丽的人设背后,得用行动和真实情感来填充,才更可信,更真诚,才能在沟通中让对方感受到价值。

自古“人设”留不住,唯有真情得人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