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政落地后的首个周末:“15分钟幸福圈”大手拉小手
2021-09-06 青年

上海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推出15分钟共享育儿。 本文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周末,是听好爸爸读一本书,还是走出室外听一堂“自然百科”,甚至还可以用废弃瓶盖和筷子给社区来一个“旧貌换新颜”……在上海红领巾的“15分钟幸福圈”里,隐藏着“共享育儿”的多种打开方式。

为了给孩子的周末赋能,上海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推出15分钟共享育儿,快乐周末大手拉小手,和在沪青年家长一起,发掘“双减”后周末的无限种可能。


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表示:“‘15分钟幸福圈’的探索,就是为‘双减’后少先队员就近就便开展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15分钟内不只是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圈,更是他们的幸福圈。让社区成为‘双减’后的乐园,让幸福从这里出发。”


//  共享父母  //

快乐双休大转盘

在社区能一起读书、做手工,还能学说上海话?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孩子们以后在周末不怕无聊了。这要得益于一群“好爸爸讲师团”。

发起人周浩有多重身份,他是业委会委员,也是一名全职爸爸,大家都喜欢叫他一声“周爸”。在周浩的引领下,原本“潜水”的家长纷纷站出来自发组织互助育儿活动,充当少先队员们课余时间的共享“父母”。

“家长经常会说一句话,‘你什么都不要干,把书读好就行了’。其实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对周围的认知是很弱的。”周浩认为,“双减”能培养孩子的社区情感,也让家长有了更多横向交流的机会。

“父母更轻松更平和了,孩子也更快乐、更有收获和成长。这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周浩说道。小区内的家长们以接龙方式在家长微信群内为孩子报名活动,而报名的家长们又自发轮流担当志愿辅导员,筹划日程安排,维持活动秩序。

部分社区探索“快乐双休大转盘”机制,即组建混龄的社区小队,每周由1位队员轮流担任执行队长,而其家长则作为志愿辅导员,协助执行队长策划活动。静安区的“领巾小先锋”已经在社区少工委中普及开来。

卓悦居居民区的自治品牌“妈妈议事会”已经成立5年了,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亲子活动。“双减”后孩子周末怎么过? 妈妈们坐不住了。最近,她们正忙着成立小区里的乒乓球社团。“乒乓球是小区呼声最高的运动,刚好小区活动中心有一间球室,妈妈们想利用起来,让孩子们在周末进行体育锻炼。”发起人陈洁告诉记者。

一批有情怀、有热情的青年家长化身共享“父母”、校外辅导员。既满足了孩子们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期盼,也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的长期痛点。

//  共享资源  //

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在共享育儿的过程中,把社区公共力量引入孩子的抚育中,从而缓解青年家长的带娃压力,拓展少先队员的成长空间。社区是一个大家庭,不仅可以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场地,还能共享师资、搭建平台,部分社区还有活动经费。

上周末,在阳泉路健身广场,少先队员纷纷走进社区,重新认识生活的社区:树上的知了、草丛间的蚱蜢长什么样子? 路边的绿化树木有什么特性?

“活动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对话。我曾偶然问过孩子们,是否知道身边绿化植被的名字,结果一个简单的问题,却‘问倒’了很多孩子。”临汾路街道社区少工委主任陈央说,“课堂不一定要在学校里或者是屏幕中,也可以在家门口。”他们邀请区河道所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家长担任志愿者,共同引导少先队员沉浸式学习互动体验。

“双减”大背景下,孩子们在家的时间会更多,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和成人互动? 宝山团区委为少先队员“量身定制”的“社区小先生制”给出了答案。今后,宝山7.8万余名少先队员人手一本“社区小先生”通关护照,上面有12个与社区生活有关的闯关项目,包括最美清道夫、堆物GOGOGO、社区美容师等。每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获得一枚印章。宝山铂金华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秋芬感叹道:“这些闯关项目,本身就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我们一直希望社区青少年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做旁观者。过去没有好办法,社区小先生制创造了好机会,‘双减’更是个好契机。”“双减”后的第一个周末,宝山社区小先生们带着爸妈练摊、参加应急安全训练、走访独居高龄老人、享受游戏大篷车。

//  共享幸福  //

家门口的少先队生活

上海正在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致力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如何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实现轻松育儿,是衡量这座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标准之一。“双减”实施后,借助社区公共力量育儿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新方式。

今年暑假期间,上海少先队的新实践“15分钟少先队社区幸福活动圈”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温暖改革,着力打造“三圈育人”模式:一是外圈有活动场地,提供阵地支撑;二是中圈有活动场景,提供内容支撑;三是里圈有活动体验,提供成效支撑。

社区在“双减”大背景下,将作为平台枢纽,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在社区中可以把不同年龄的少先队员聚到一起,形成混龄教育的环境。习惯了作为家庭中心的少年们,在这个由混龄伙伴组成的小社会里,学习着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有时候孩子们从大一点的孩子身上学东西,比接受家长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指令效果更好。另外一方面,在学校里更多的是同一个班级的同年孩子在一起,社区的混龄环境形成了非常有益的心理辅导作用。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非常伤心。结果和邻居姐姐一吐槽,发现她有一次考得比我还差,但她现在又迎头赶上来了。她的故事让我很受触动。这样聊一聊,我好像瞬间解压了。这是爸爸妈妈和班里同学从来没有带给过我的感受。”浦东新区唐镇中学的潘艺蕾表示。

同时,社区少工委可以为少先队员搭建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助力队员全方位发展。例如,徐汇区斜土街道举办斜土少年说演讲比赛,成立一支“童心协力”党史宣讲队伍,让队员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党的光辉历程、革命先烈故事、历史文物故事等,抒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在汾西路261弄,有一面社区微更新儿童实践墙。上面的花纹,是小区里的少先队员利用废弃瓶盖和筷子制作而来的。“孩子们通过彩绘社区便民设施,积极参与社区微更新。人人都可以当‘盖世英雄’。”活动发起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废弃瓶盖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也将环保、创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