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沪剧月启动,从地方戏到全国性大剧种,沪剧还缺什么?
2021-09-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沪剧要从一个地方剧种成为一个全国性大剧种,究竟还有哪里需要突破?除了要有能够成为经典的优秀剧目之外,更重要的还要有展示展演的平台,让观众能看得到优秀沪剧,提升沪剧的影响力。这正是推出上海沪剧展演月的初衷。第二届沪剧月定于9月7日到10月底举行。

今年的沪剧月正值建党百年,上海几乎所有的民营沪剧院团都把握社会节点,推出了红色主题大戏。因此今年的沪剧月以红色题材剧目展演为主。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对于展演,各个院团是都很踊跃,申报的新创剧目有二三十部,其中大部分是红色题材,评委专家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10个院团的19部剧目参演沪剧月,在接近两个月的展演中,将集中演出100多场。

记者注意到,入选的剧目都是这一两年新创的沪剧精品,包括上海文慧沪剧团讲述柔石故事的《早春》,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展现上海解放场景的《飞跃七号桥》,上海勤苑沪剧团的《石榴红了》和《银杏树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人性之美。此外,《江姐》《红灯记》等一批沪剧的经典也在演出之列。

韦芝告诉记者,沪剧月作为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的扩展和延伸,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平台,更是一个选拔平台,是将上海这些年民营院团创作的最优秀的剧目集中呈现出来,让观众了解目前上海沪剧的整体实力。所以每次沪剧月的策划都是优中选优,希望能够在上海沪剧从一个地方剧中发展为全国大剧种的过程中出一份力。

有戏曲评论家表示,沪剧具有让全国观众接受的一个优势,就是沪剧与现实生活连接得特别紧密,很接地气,表演上也没有什么拘束,很日常化很自然。但是沪剧也受到语言的局限。因为语言局限也就有了地域限制。过去沪剧也曾演到东北、宁夏和甘肃这些遥远的地专家们觉得,目前说沪剧在上海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沪剧的观众在上海各大戏曲中是最多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沪剧要成为全国性大剧种,还需要一些更广阔的展演展示平台。就沪剧月而言,不仅要让上海观众参与,也要吸引全国观众参与,通过线上线下的方法,来对沪剧进行普及,培养能够跨越语言障碍的观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