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见证一波“复制粘贴”式的优秀!复旦和华理迎双胞胎新生
2021-09-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赵天润 贾施儒 张亚欣

继交大今年再收两对双胞胎新生后,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也传出消息:分别有两对和一对双胞胎新生前来报到。他们是如何考上同一所大学的?不熬夜,注重学习效率,是他们公认的学习方法。一起来见证这一波“复制粘贴”式的优秀吧!

 ▼ 复旦大学 ▼ 

复旦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中迎来了两对双胞胎兄弟。他们分别是来自浙江省温州瑞安市的陈立勤和陈志勤,以671和685的分数双双录取到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以及来自吉林延边朝鲜族的郑仁浩和郑仁哲,以661和656的分数分别录取到复旦大学技术科学试验班和自然科学试验班。

两对双胞胎兄弟的共同特点是:不熬夜,注重学习效率。

其中,陈家兄弟都志向学医。哥哥陈立勤向往医生的严谨、沉稳、博学的人格魅力。“对我生物成绩的认可,给了数学成绩拖后腿的我慰藉,让我看见自己学医的可能。”

弟弟陈志勤则更多因自身体验,从而对医学产生关注。“我小时候看过有关癌症的纪录片,对里面病人的无助感触很深,希望能成为医生帮助他人。而且,我自己患有皮肤湿疹,饱受困扰,所以也希望能帮助受疾病困扰的人。”

郑仁浩和郑仁哲兄弟在学习经验上也有自己的想法。郑仁浩认为,打牢基础知识对高三的学习大有裨益,同时要加强弱势学科。“我和弟弟的英语较差,词汇量语法知识等都掌握得不太好,意识到这点,我们在高三刚开始就侧重用课余时间去背单词、练英语,久而久之,虽然英语仍是弱项,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郑仁浩(第一排左一)和郑仁哲(第二排左二)

和陈家兄弟观点一样,仁浩、仁哲也不会熬夜学习。郑仁浩说:“刷夜要量力而行,不要轻视白天的困意。当晚上的学习影响到白天的效率时,要选择调整夜晚的睡觉时间,而不是固执地消耗自己。我的建议是11:30前一定要睡觉,但具体时间还要因人而异。”

作为双胞胎,兄弟二人几乎所有的行动都在一起,两人互相是彼此的学习动力,也是彼此的竞争对手。对此,妈妈表示:“两个孩子非常互补,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两个人是彼此的亲人、朋友,也是老师。”

 ▼ 华东理工大学 ▼ 

李金花、李金叶,这对双胞胎姐妹花,今年分别以623、626分的高考成绩被华东理工大学录取。9月4日,她们报到入学,开启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姐妹花来自河南开封,两人都比较向往上海这座城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虽不太相同,但都填报了华东理工大学。最终,姐姐李金叶被华理工科试验班(智慧化工)录取,妹妹李金花被华理“环境工程-社会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录取。

“我们高考分数虽只相差了3分,但河南是高考大省,排名就相差了2000人,被同一个学校录取还是很惊喜的。”两姐妹坦言,她们不想成为彼此的“复制品”,所以填报不同的专业,有各自选择的道路和不同的人生才最完美。

高考如何考出理想的成绩?两人有着相同的秘诀:心态非常重要,考试时注意调整心态,在意每一道题目的解法而不是答案,理清解题思路往往比大量刷题更加有用。

生活在一样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一样,姐妹两人不仅性格相似,爱好相近,连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几乎一样,以至于在学习、考试中做错同一道题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时有发生,背书卡壳的位置也几乎相同,甚至,姐妹俩在高考中的语文选择题答案竟然也是一样的。更神奇的是,两人在毫无商量的情况下,密码设置都能一模一样……她们感慨,生活在一起久了,两人愈发相像了。

面对困难时,两人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姐姐性格比较独立,遇到问题一般都会自己解决,妹妹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难题时,则会寻求姐姐的帮忙。

初入大学,她们了解到,中国的化工行业相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深入做些研究,为中国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于未来,姐妹俩以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学问》中的名句共勉,表示两人以后也会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赵天润 贾施儒 张亚欣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