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科幻创作者崛起
2021-09-14 青年

科幻如何推动科技?科幻文学的特质又有哪些?在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上海科协和阅文集团联合主办的“阅见幻想·未来已来”科幻大咖跨界对谈暨科幻梦想启航计划启动仪式日前在科学会堂举行。在这个论坛中,专家们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青年报记者 郦亮

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

《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姚海军发掘和推广了刘慈欣的《三体》,被认为是《三体》的伯乐。他对科幻和科技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姚海军说,科幻小说的一个最根本的特质就是“预见性”,凡尔纳的《潜水艇》和《登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给了大家普遍接受科幻小说一个理由。在前科幻时代,人们的每一天变化都很少,所以科幻出现得比较少,但是在如今的科技时代,日新月异,人们不得不把视线抬高,看更远的前方,这就促成了科幻小说的大发展。

姚海军在《科幻世界》工作多年,他就深切地感受到这几年随着《三体》的获奖,《流浪地球》电影的火爆,本土原创科幻小说数量暴增,“过去我们看不到什么科幻小说的,现在是根本看不过来。这就是变化。”在姚海军看来,科技时代无疑推动科幻小说的发展,而科幻本身就是科技时代的文学。

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先进制造所副所长张文武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名科幻作家,《未来星球2049》就是他的代表作。在对话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既然说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而现在又是科技时代,那科幻文学为什么不能走到舞台中心,成为主流文学呢?“科幻的作用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个人感觉全世界对它的定位,目前仍然是偏低的,它至少是主流的一分子。”

科幻文学是青年人的文学

过去写科幻的,很多都是老科学家,“白胡子老爷爷讲科幻故事”一直是科普的一个经典场景。然而现在随着科幻文学的大爆发,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据昨天发布的《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超过51万作者在阅文平台撰写科幻类小说,作者数量比2016年大幅增长。近5年来,Z世代作者迅速崛起,占比超过58%。据统计,有约42%的读者在阅文平台追更科幻类作品,其中Z世代读者比2019年增长超过44%。所以说,“科幻文学是青年人的文学”这一点毫不夸张。

青年人的文学最讲究的是故事性,故事好不好看,决定了小说的成败,这一点同样符合科幻文学的要求。科幻网络作家“会说话的肘子”说,科幻小说既然是网络文学,那就同样需要好故事,而且这些故事是能够引发大家讨论和思考的。“在我的《夜的命名术》中出现了人工器官,这个对社会产生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会取消产假吗?这些问题就会引起大家的讨论。”

这一点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很受启发。他说过去谈到科幻文学,就会觉得有了科学,故事未必是好看的,“从科幻的角度,其实也是在那里眺望传统的文学,其实也是让我们更好地去重新发现传统文学,同时也是去打破传统文学和科幻的界限。技术不应该是冰冷的,我们应该用人性,用想象去温暖它。”

“科幻梦想”就此启航

今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包括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推进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等,将科幻产业发展作为“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

也就在这个大背景下,“科幻梦想启航计划”应运而生。记者了解到,此计划由上海市科协指导,阅文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科幻世界杂志社、上海科技报社等多家组织机构,基于各自的优势资源深入探索科幻领域共创共建的新思路、新方向。内容包括科幻作家与专家学者跨界对话、科技科幻题材征文大赛、科普书单推广、科技科幻主题IP培育及开发、衍生文创品牌及产品打造等,为优秀的科幻创作者搭建平台、打通渠道、提供资源。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