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有一群人舍弃“小团圆”,换来无数人“大团圆”
2021-09-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魏文亨 石明明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日子,浦东国际机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弃了“小团圆”,正驻守口岸,守护国门平安,换来无数人的“大团圆”。他们就是上海机场移民管理警察。

 “让他多干点活,他很能干的!”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9月20日,上海机场边检站又一批抗疫突击队面向警旗庄严宣誓,突击队队长庄重地从该站党委副书记、政委刘志勇手里接过队旗,带领突击队员投身到新一轮“7天集中执勤+7天集中观察+7天居家观察”的集中闭环勤务模式中。

“安排工作多考虑孙磊,让他多干点儿,他很能干的。家里有我在没问题!”说起这一轮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闭环执勤,大家都被孙磊爱人的大“格局”深深感动。原来启动闭环执勤模式前,孙磊的爱人便替他向队领导请战,要求主动承担家务,让丈夫全身心奋战国门“疫”线。

“证件信息,我来复核!”“涉疫旅客手续,我来办。”“不符入境条件,我监护退运出境。”作为执勤组长的孙磊,无论是特殊勤务还是日常工作,他都带头冲锋。

进入闭环执勤第一天,他穿着防护服,一干就是5小时。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把警服浸透,同事看他总这么拼,问他累不累,他笑了,“家属这么支持,我不敢偷懒呀!”没有豪言壮语,像孙磊一样的移民管理警察家庭有的只是平凡生活里的默默奉献、相互支持。

 “跟大家一起战斗的感觉是幸福” 

“娘,又不能陪您过节啦。买的月饼,您收到了吧?”

“别担心娘,好好工作,娘支持你!”

9月21日,潘登辉完成7天集中执勤工作后,在集中隔离的第二天正巧赶上中秋节,在隔离点里,他操着一口山东话跟妈妈视频,分享闭环执勤的点滴故事。

作为新警,今年8月,他还在全国海拔最高的西藏山南地区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冰川救援、雪山巡逻都有他的身影。一路走来,他决心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老西藏精神”带回上海。

“预约一个突击队员的名额!”从西藏归来的路上,得知站里正在征召新一轮的闭环勤务抗疫突击队员时,他第一时间向组织请战。

前几天,因台风“灿都”而延误、取消的航班集中入境,给有限的警力带来了巨大挑战,年轻的潘登辉不怕苦,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脱掉防护服回到备勤室,湿透的背心贴在身上,深红的勒痕印在脸上,他却端着盒饭吃得津津有味。“无论何时,跟大家一起战斗的感觉就是幸福。”

 岗位上的第23个中秋节 

54岁的王振富,迎来了在岗位上的第23个中秋节。

凌晨2点,货运停机坪依旧机车轰鸣、灯火通明。在防疫督导员的监督下,王振富穿戴好防疫装备,两人相互敬一个礼,便开着警车沿着既定路线前往机坪,准备查验一架即将进港的货机。

根据新的防疫要求,他利用仪器对重点航班通关实施了非接触式清舱、非接触式查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燥热的机坪上来回穿梭,几架航班查验下来,王振富身上的衣服早被汗水浸湿。正要返回时,对讲机传来了新的指令,有架货机停靠在远机位,部分人员信息需登机核查。“报告,信息核查无误!”王振富调转车头,直奔远机位,熟练地核实完每一位机组人员信息。

从机坪执勤回来,王振富缓慢地将防护装备脱下,走到临时休息室,他下意识地扭了扭身子,便扶着沙发扶手缓缓坐下。长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他,有时面对钻心的疼痛也不得不弯下腰来,放下“倔强”。抬头看了看时钟,凌晨4点了,老王猛喝了一口浓茶,提了提神,继续值守在岗位上……

 刚结束支教便上国门“疫”线 

“老师,中秋节我们都放假了,你怎么还上班呀!”“因为有旅客要回家啊!”浦东机场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前,一位身穿警服的青年正与广西三江的一群孩子视频连线,介绍东方国门的别样中秋。这位青年叫张哲,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他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号召,远赴广西三江,成为上海边检总站驻村支教民警。今年暑假,刚刚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又第一时间站在国门“疫”线。执勤间隙,他不忘和孩子们分开时做出的中秋“云上团聚”的承诺。

“你好,请出示你的证件。”“疫情形势严峻,要做好个人防护。”由于长时间没有执行旅客查验任务,正处于业务学习阶段的张哲被领导安排在辅助岗位。一大早,他便来回穿梭在边检出境大厅,详细询问每一位出境人员,按照要求做好旅客分流任务,全力维护着口岸限定区域秩序。

“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只有肩负起责任,才能不负韶华!”面对领导同事的鼓励,张哲坚定地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魏文亨 石明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