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感悟丰收,这群学子采摘下自己种植的葡萄,酿这最美味的一杯酒
同学们亲手采摘下校园基地里自己种植的圆叶葡萄。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下午3点,太阳光还很威猛有力,但这都无法抑制00后学子熊舒彤和小伙伴们的兴奋。伴着满脸的汗水,熊舒彤和同学们亲手采摘下校园基地里自己种植的圆叶葡萄,一会儿,这成筐成筐的葡萄就要在破碎仪和发酵罐的作用下,完成酿出这最美味一杯酒的第一步。
这是昨天下午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开展劳动教育丰收节活动,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庆丰收的喜庆一幕。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这杯葡萄酒三个月后可以品尝
从春分播种到秋后收获,再到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葡萄酒与泡菜,这堂特别的劳动实践“思政课”持续了7个月有余,也从“种植-收获-加工”,打造出全链条的一次全新劳动体验。
下午,来自全校的100余位同学分组前往实验室,对前期自己栽种的劳动成果进行最后的深加工,分别完成葡萄酒酿造和蔬果腌制发酵流程。
“观色、闻香、尝味”,交大“葡萄与葡萄酒文化”社团指导老师宋士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葡萄酒的历史到酿造工序,压榨、发酵、装瓶,系统性地带领同学们进入葡萄酒的世界。
紧接着,同学们认真挑拣刚刚亲手采摘的葡萄,破碎后装入罐中,再倒入配比好的辅料混合,用保鲜膜封口,等待发酵。据悉,成品葡萄酒有望在三个月后品尝到。
“一块葡萄田,从无到有。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葡萄还能作为原料,酿成美酒,感觉这是一件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时,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感觉收获非常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科学技术专业大二年级学生熊舒彤这样说道。
种植-收获-加工
打造全链条劳动体验
记者了解到,本次新农科劳动教育课程开始于春分。当时,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认领下责任田,组成生产大队,在老师和专业工人的指导下,分栽培管理、收获储藏、加工展出三个阶段完成生产劳作。
值此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把自己种植、采摘的果蔬加工成带有特殊纪念标识的葡萄酒、泡菜等作为本次劳动实践课程的成果。
校方介绍,此次正是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学科特色,试点打造了一种“1+3”的劳动育人模式,即以一门精品劳动教育思政课为核心,以实践劳动、专业劳动、科研劳动三种劳动教育形式为载体,将劳动教育纳入课时,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对于本科新生起到了深刻的劳动价值引领和专业认知的作用。
下一阶段,在继续推进第一课堂劳动教育进大纲进课堂的同时,扩大第二课堂全校学生新农科劳动教育的参与面,促进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农业与生物学院还将举办成果展,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赠与亲友品尝,从中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深化劳动育人内涵。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