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用眼习惯如何?大数据显示……
2021-09-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又是一年开学季。全国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正式启动。近日,《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在校与在家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对比了2021年3-6月春季学期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差异,发现孩子在家的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更差。由此可见: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家长更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改善孩子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是做好近视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张河在解读报告时表示。

《报告》收集了共计16,153名儿童青少年的2亿多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其中,小学生占比96%,初中生占比4%,男生占比51%,女生占比49%。《报告》基于大数据技术,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长、阅读环境光照和户外有效暴露时长四大维度,对比分析了孩子平时在家与在校的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情况。

张河表示,孩子们在平均用眼距离方面,“在家”和“在校”都达到了33cm以上的标准线,周末在家平均用眼距离略低于在校期间。近距离用眼时长方面,学生晚上在家平均近距离用眼时长均超过2小时,而即使在周末,平均一天近距离用眼总时长也超过4小时,用眼负荷较重。

阅读环境光照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报告》显示,学生晚上在家平均光照度仅达到最低要求(入眼光照125lux),对比其在学校能达到300lux以上平均光照度,仍需改进提升。

科学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眼的一个独立性保护因素。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但令人担忧的数据是,学生周一至周日平均每天有效户外暴露时长均低于1小时,特别是周末平均每天户外有效暴露时长竟比在学校时还少。

“从报告的数据结论可以看出,孩子在家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不容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寒暑假及周末会成为孩子近视高危期的原因。所以,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张河提醒,“对于眼睛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长不宜超过2小时,读写时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同时,要遵守三个“20”的原则,即看近20分钟,应视远20英尺(6m),且至少达到20秒以上。此外,建议孩子每天保持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预防近视发生发展。”

专家表示,近视防控,防大于控,其中家庭防控是关键,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预防近视发生。同时,还建议家长从3岁起就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1年至少2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