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跷跷板,慢行馆里骑车兜马路,在街头遇见“美好新华”
2021-09-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即日起至11月30日,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向公众开放。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主题,上生·新所成为主题演绎展区,而其所在的新华路街道成为主展区之一。

街边有座跷跷板,居民楼下情绪记录馆开张了,社区门口的慢行馆里,骑着单车兜花园马路,新华社区结合社区服务设施的改造设置了7处场景体验馆,还有“做一天新华人”“美好街区提案工作坊”等公众参与活动,与社区居民共商社区需求、共绘社区蓝图、共建美好家园。

  // 法华镇路上的跷跷板 //  

走在法华镇路、新华路上,“美好新华”的海报沿路可见,15分钟社区生活圈艺术廊嵌在社区围墙外。“美好新华”展览内容共包括1个序厅、5个主题单元和2个特别计划。1个序厅对新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本次策展做了总览介绍,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安居、乐业、漫游、趣学和怡养单元,2个特别计划分别是人人街区计划和公共艺术之细胞计划。

法华镇路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成为了序厅,进门就是一张大型新华展区地图,安居·乐活家,漫游·漫步梧桐树下,各个点位标识在展区地图上。

作为空间艺术季执行方,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陈敏介绍,序厅是对新华重点样本社区“美好新华”展览的全貌式概览,内容不仅包括各展览分项的简介,也包括新华社区内相关的城市更新项目、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修缮和公共环境提升等项目的导览。据悉,“美好新华”建议打卡点位达50多个,来新华第一站打卡序厅准没错。

序厅旁的玻璃房里展示了公共艺术之细胞计划所呈现的12个艺术装置的图文介绍,装置之一《跷跷板》就安置在序厅门口,一座普通的跷跷板,当中设有一个玻璃挡板,当一头被高高翘起时,玻璃挡板“变身”不透明隔板,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不少在地居民饶有兴趣地尝试,胡女士带着12岁的儿子一起感受了“童年的快乐”。住在法华镇路上的母子俩,日常行走范围覆盖新华路、安西路、定西路等,都包含在新华展区地图内。平时上班、上学,对社区日常活动与更新不甚了解,“这次借着这个展览,要带着儿子好好走一遍。”胡女士说。

参展人沈烈毅表示,想通过跷跷板提取“游戏本质”,由媒介、形式、材质的异化带来多维度交流体验,让居民融入社区,也是一次突破性的艺术实践。

  // 路边有家情绪记录馆 //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试点社区之一,新华社区率先启动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在行动路径、风貌人文、空间品质、社区治理方面体现了具有新华特征的行动特色,此次展示了城市更新、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修缮、公共环境提升等项目。

走进法华镇路204号两楼,安居·乐活家通过展览展示、互动艺术装置,结合线上线下公众活动,展示新华社区“宜居”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共鸣》是一个能体现社区公共意识的艺术装置。展示台上按照“停车整理”“室内增容”“艺术氛围”等放置了8种颜色的乒乓球,这些代表了精品小区的更新选项。展台旁有个管道装置,将选择的乒乓球投入对应的管道,再将耳朵凑近对应的上方管道,就能听到新华居民对于“更新选项”的音频发声。“精品小区的改造要照顾到老年人的休闲。”“我们最关心的能否增加社区食堂。”在将“室内增容”乒乓球投入管道后,就听到了来自居民的建议。

来到一楼,这里开出了一家情绪记录馆,是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完美结合。墙上按月份张贴了2022年日历,日历上有365名陌生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张情绪影像,并配有一个问题,对新生事物,你会迅速接受还是先观望等待?人的快乐可以量化吗?参观者想回答哪个问题,可以撕下日历,在展板上留下回答。这里也成为在地居民和过路市民的公共情绪空间。

  // 慢行馆里的居民心声 //  

理想的慢行空间是什么样的?漫游板块将人带到了新华路200号慢行馆,一张新华慢行总览地图展示了服务设施、公共绿地、社区地标等。馆内一侧由木质长椅、新华路路牌组成的场景装置,另一侧屏幕前放着健身自行车设备,跨上自行车,就能跟着屏幕骑行在新华路上,兜兜花园马路。

在这里,市民能看到展览从慢行的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阐述,解读《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导则》和《街道设计导则》,展示新华慢行规划从系统到节点的研究路径与设计实践成果。

陈敏介绍,在新华如何舒适地“漫游”,他们在策展前倾听了居民的声音。在“路见新华”公众提案征集活动期间,他们收到了来自200多位居民的共449条提案。围绕“步行与骑行”“街道绿化”“机动车停放”等方面,居民提出了“提高慢行体验”“增加休闲设施”“塑造新华特色风貌”等。

提案收到了就要行动。8月,一场“漫游新华系列沙龙”在新华路街道市民中心举行。这个商讨过程都在慢行馆里有呈现,比如“聊聊慢行感受”板块,六个黄色区域都可开箱,箱子里罗列了参与居民对慢行的具体感受,以及希望解决的问题。

想要漫步梧桐下,在新华路上走走、看看,感受美好慢行生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地居民的积极参与,通过这次展览,希望新华路可以成为可漫步、可停留、可交往、可品味的友好社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