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视角里的中国,这位外国留学生说:要留下来继续“看中国”
2021-09-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视频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硝烟弥漫、山河错乱,而一首充满勇气、斗志和力量的新中国之歌却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唤醒了整个民族的希望。那就是后来的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今天,一位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在中国小伙伴的帮助下,共同将国歌背后的故事用定格动画做成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新中国之歌》。

 中国国歌背后包含了让他们着迷的东西 

上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1934年,为了响应民众抗日的呼声,上海电通公司制作了影片《风云儿女》,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便诞生在这部影片当中。

这首不寻常的歌曲,还有一段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在爱国人士刘良模等人的努力下,《义勇军进行曲》曾在世界各地传播。1940年在美国一场露天音乐会上,美国黑人和工会争取权利的政治活动家、著名歌手保罗·罗伯逊用字正腔圆的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他还为《义勇军进行曲》做了英文版专辑《Chee-Lai Songs of New China》,宋庆龄亲自为专辑做序,专辑中“Chee-Lai”就是“起来”的音译。专辑在海外颇受好评,“Chee Lai”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被广泛传唱。

作为2021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上海行”的参展影片,《新中国之歌》将这些背后的故事一一呈现。纪录片展映时,有不少观众这样表示:“第一次听到英语版本的国歌,非常有意思,其中许多细节连中国人也不了解。”

这让两位创作者很欣慰。事实上,在决定做这一选题时,影片导演、来自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留学生克丽丝·格里戈良有些忐忑,她平时就爱拍摄、旅游、探索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但对于中国的历史她还是不太熟悉。她的中方伙伴、影片的制片人,同样来自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田洪敏更是问自己:“我能做这个选题吗?”

选题过于宏大,她们不知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去呈现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如果能在建党百年的2021年,以“国歌”为题做出一部纪录片,那一定会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这又让她们兴奋。

拍摄国歌的选题,是由“看中国·上海行”的外方指导老师奥黛·阿瓦迪亚(Odet Abadia)提出的。她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她非常喜欢和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年轻的学生一起看中国。她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爱蓬勃向上的中国人民,更为中国取得的成就惊叹不已。工作之余她会在国外社交媒体频道上写专栏,通过视频、文章和图片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讲述中国的历史。

奥黛是在参观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国歌的故事。虽然当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展览,但当得知新中国的国歌其实是来自一部电影的配乐时,她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马上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也让她发现这件事比原本预料得要精彩许多,国歌背后包含了让她着迷的东西。中国共产党早期不得不转入地下的艰难困苦、他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上海早期电影业的曲折发展以及号召全民抗日的热血澎湃,都包含在了这首新中国之歌里。

在奥黛老师的支持下,克丽丝和田洪敏最终下定了决心:“老师给了我们启示,可以从外国留学生的角度,以全新的方式来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

 外国青年正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当代中国 

由于影片的特殊性质,没有办法得到更多的影像资料,克丽丝和田洪敏选择对历史事实进行阐述。在奥黛老师的建议之下,她们转变叙述视角,将视角从聂耳、田汉转移到刘良模、保罗等人身上,从而突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拍摄影片,她们走遍了上海,寻找其中隐藏的故事。在上海的夏日,冒着30多℃的高温,国歌博物馆、聂耳故居、聂耳音乐广场、百代小楼、田汉广场,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在各个历史故地,她们真切地去感受那段远去的岁月。

“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历史资料浩如烟海,我自己对这段中国的历史也没有太深的了解,所以寻找、整理资料就花了我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其中在国歌展示馆就待了足足3天。”克丽丝告诉记者。她们也拍摄了不少实景,虽然最后都没用,但正是这样充分的准备和拍摄,让她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让克丽丝印象最深刻的是:“就我学过的历史,我真的从来没听说过有一个国家的国歌,是从一个电影中诞生的,这个历史让我觉得非常特别。”因为了解到了这些别人不知道的“小秘密”,她也觉得自己可以算得上“半个”中国历史专家了。这个小玩笑也得到了小伙伴的认同。田洪敏觉得,对于国歌诞生的故事,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说出一二,但是从外国留学生的角度,以全新的形式讲述这个非凡的故事,或许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豪迈与热血。

制作影片则花费了两个星期。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类充满历史细节和古老影像的纪录片总是略显枯燥,如何让影片变得有趣是该影片创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和奥黛老师商量过后,她们一致认为:让影片停下来会很有趣。她们决定以定格动画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裁剪、聚焦、拍摄、检查,用大量的照片、动画图案,一帧帧地让历史资料动起来,生动形象地为观众讲述了那段风雨飘渺的故事。

影片的素材大多是照片,克丽丝便对一千多张照片进行了细节修复,影片中的那双手,正是克丽丝做了很多次调整才拍摄完成的。

克莉丝已经来中国8年,在北京读了两年的汉语班、上了本科,又来到上海大学读了两年硕士,今年刚刚毕业,如今正在北京寻找工作的她,已经做好了留在中国的长远打算。

最初选择来中国留学,是因为父母觉得可以学会中文,去哪里都会有优势。“那时候我身边来中国留学的人也不多,我觉得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中国待这么久,我以为本科毕业之后可能就会回国或者去其他国家工作,但是后来我发现我自己不想离开这里了。”克丽丝说,她熟悉了中国的环境,也爱上了这里的文化,这也让她最终决定留在这片土地上。

在学校的时候,她就拍摄过不少影片,展现自己眼中的中国,上海大学国际学生“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的作品征集活动中,她的作品还获得了二等奖。这次拍摄的《新中国之歌》能获得这么多的认可,克丽丝自己也没想到,这也让她也更有信心。“接下来,我也想从我的专业,新闻传播的角度去拍摄一些有关中国的纪录片,我现在还不知道未来的工作让我有没有多余的时间做这个,但是我希望可以”

 == 对话 == 

问:为什么选择这个选题,创作过程中有何收获?

克丽丝:对我来说,国歌是对中国的认识,在拍摄过程中我掌握了很多的资料,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问:拍摄中有什么趣事和困难?

克丽丝:我非常感谢我的制片陪我一起制作拍摄到晚上。拍摄的时候,上海正处于多雨的夏天。有的时候我们正在讨论选题,雨水伴着电闪雷鸣就下下来了。而我们出去沿着大街小巷在上海拍摄的时候,恰好遇见了难得的晴天,庆幸没有雨水阻挡我们拍摄,只是有点热。

问:用自己的视角讲述中国,有何意义?

克丽丝:因为我本身对拍摄、制作纪录片很有兴趣,这次参与活动能够拍到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对我来说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不仅仅是对中国的认识,还包括在专业方面的提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