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20岁的他主动请缨,成为“中风险地区”一名青年志愿者
2021-09-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没有天生勇敢的英雄,只有选择无畏的凡人。疫情发生以来,在上海每个曾经的“中风险地区”,都留下了90后乃至00后战斗的身影,“我来”“我报名” “我最年轻”……他们用火热的青春演绎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家住浦东新区祝桥镇祝和苑北区的大二学生顾雨欢就是其中一个。

 // 数控专业大学生去了数据组 // 

今年8月21日,因为发现确诊病例,浦东新区祝桥镇祝和苑北区成为了“中风险地区”,开始实施封闭管理。

居民顾雨欢是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大二学生,当时正在家里睡觉,一觉起来发现小区被封了。

紧接着,小区开始急招志愿者,为居民服务, “我是社区一员,当仁不让!”当天下午,顾雨欢就主动请缨,去社区报名当志愿者,家里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小顾有了坚强的后盾。

得知顾雨欢是学数控专业的,居委会认为这个年轻人既然精通数字化设备,那就去数据组吧。

数控和数据虽一字之差,工作内容却差了十万八千里。数据组主要靠人工排摸小区人员情况,根据联防联控平台上接收到的排查名单,志愿者们需要逐一打电话进行排摸、询问、记录,再将这些信息录到系统中。

小区封闭管理第二天,是数据组志愿者最辛苦的一天,当天有将近3000份数据需要数据组打电话一一核实,然后再输入到浦东新区新冠防疫平台,由于这个平台只能用政务网的IP进入,当时只有4台电脑连接了政务网,因此所有志愿者加班加点一直干到了凌晨2点。

“你现在是不是居住在祝和苑北区?如果不在,那现在的居住地点是哪里?”“核酸检测做过吗?疫苗两针打过吗?”对于每位居民,都要重复询问这些信息,“当时能输入平台的设备少,我要找人在平台上输入信息,还有一些人电话打不通,有些还不配合,那就要做思想工作。”

数据组的一切工作离不开数据,忙完数据统计后,顾雨欢的工作延伸到每天上报封闭小区内人员的体温,还要帮助收集居民日常用药信息,配药的往往是老年人居多,等药送来后,小顾他们要像“药房”一样,将药按名单一一进行分装。

 // 全员核酸检测从8小时到1个半小时 // 

每次做核酸检测,仿佛面临“大考”。让顾雨欢印象深刻的是:4次核酸检测的“提速”,让他看到了社区治理的智慧。

第一次核酸检测时,所有人都没有经验。

祝和苑北区共有91栋楼,1200多户,2000多位居民,大部分是没有电梯的五六楼多层,志愿者们一栋栋地爬楼,一家家地敲门通知,最后累到连爬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坐在楼道里站都站不起来。从晚上6点半开始做核酸检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半才全部完成,足足耗时8小时!

怎样才能提高效率,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顾雨欢和志愿者、工作人员们一起不断尝试,小区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了核酸检测的“三步法”。

第一步是检测前“跑楼”。志愿者提前上门登记,帮助居民扫码预约,同时每人发放一张带有数字序号、住址和姓名的“编码券”,居民做核酸检测时,必须携带并上交这张“编码券”。顾雨欢就拿着志愿者跑楼的数据和原来的底册做对比,少的加,多的删。

第二步是检测中“守楼”。核酸检测开始后,每个楼道都由志愿者值守,保证小区内3个检测点平稳有序。“我们大数据比对小组,会根据居民上交的‘编码券’,快速搜索寻找那些未完成核酸检测的居民”

第三步就是“喊楼”。根据居民的编号,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快速、精准找到遗漏检测人员,确保每一次核酸检测“一个都不能少”。

祝和苑北区有不少居民是7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为了加快速度,第三、第四次核酸检测前,志愿者先从跑楼的名单里挑出70岁以上老人,然后找人一起在手机里填入信息,生成二维码。

志愿者将二维码截图打包发给顾雨欢,由他通过软件对截图进行尺寸修改,并且一一打印出来,按照楼号排好序,交给跑楼的志愿者,让他们送到那些年迈的老人手上。第二天核酸检测时,果然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速度。

就这样,到第四次核酸检测时,仅仅用了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全员检测,连检测方浦南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不禁为他们“点赞”。

 // 解封前后还在坚守岗位 //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9月4日零点,经过14天的封闭管理,祝和苑北区终于迎来解封,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解封时,顾雨欢和小区居民、工作人员、志愿者一同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手持国旗迈出大门。

事实上,直到解封时,顾雨欢还在坚守岗位:解封前在帮居民开居家观察证明,解封后那一天还在帮居委会统计没有打疫苗的居民名单。

像大多数00后一样,顾雨欢也是个“少说多做”不爱标榜自己的男孩,他在“中风险地区”当志愿者的事,学校并不知道,但关系好的同学知道,小伙伴为他点赞的同时还有些许羡慕。

如今,大学已经开学,一切又回到了正轨,这次珍贵的防疫经历,让年少的顾雨欢第一次有了人生的感悟:“只要努力,只要坚持,无论疫情还是人生的困难,都会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迎春,遇见更好的自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