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海的理由|社区志愿者是个科普达人:为社区生活插上青春的翅膀
2021-10-04 青年

基因科普小课堂。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秋日午后的斜阳,透过硕大的玻璃窗照进马桥镇景城品雅苑青年中心,让整个空间显得更加通透、温馨了。与以往的下午四点半相比,9月以来,这个点的青年中心显得热闹了许多——“双减”落实后,“课间加油站”在这里安了家,小朋友们放学后,都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开启全新的课余生活。昨天来给大家上课的,是85后科普达人程芳,大家对她一点都不陌生:作为一名志愿者,她经常参与社区里的各种活动,这次也不例外。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不带重样的“课间加油站”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基因能吃吗?”这个有趣的问题一抛出,在座的小朋友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一堂由上海交大生物转基因科普教育基地的程芳所带来的基因科普小课堂正在进行上课,这位85后科普达人也是景城品雅苑青春社区乐佩青闵君工作坊的一名志愿者,至今已经有整整三年了。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剑桥大学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相遇,并开始进行DNA结构的研究。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果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看着PPT上的这段文字介绍,低年级的小朋友们不免一脸茫然,不过很快,程芳就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法宝”:每人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让小朋友们自己拼搭,在玩耍中,了解其中的知识。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程老师,我这个搭得对不对呀?“”原来是这样啊,看过立体的模型后,我就明白了!”“太有趣了,不光是听课,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在欢快的互动中结束了,小朋友们在恋恋不舍的同时,又开始打听,第二天放学后,“课间加油站”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内容。

原来,在“双减”落实后,马桥镇团委以景城品雅苑青年中心为阵地,联合乐佩青闵君工作坊,邀请了多位志愿者讲师,开启“课间加油站”,包括“科普基因探秘””体适能“”汉字解码“”遨游美术天地“”硬笔书法“等内容,一周五天,每天都不带重样的,从而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这些优质课程的教授者都是来自本社区的志愿者,程芳正是其中的一位。

虽然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这次为了“课间加油站”程芳还是重新调整设置了课程:“考虑到这次前来的孩子主要以小学生为主,我把原本单次时间比较长的专题讲座切分成三个主题,十二节课,每周一节,更加系统、连贯、完整。通过举例身边的生物让孩子们对基因有初步的了解,他们还可以动手组装DAN模型,让DNA的双螺旋结构更加形象和立体。原本只有到了初中才会接触到的显微镜,我也把它带到了这次的课堂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在欢乐的氛围中把科普知识牢记在心。“

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把科普知识牢记在心。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我们家是2018年的时候搬来这个小区的,与之前居住过的社区不同,我发现这里的人口结构相对比较年轻。“程芳介绍道,“而且青年中心也非常活跃,乐佩青闵君工作坊会经常组织各种各样有趣味的、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时候,我也会去参加,整个社区的氛围相当好。当时,我手头正在负责一项科普的共建共享工作,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相关资源带到了社区里来,作为一名志愿者讲师,为大家做一些科普活动,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

程芳口中的乐佩青闵君工作坊,最初只是小区里面几个妈妈组成的爱心公益团队,定期服务于儿科医院,为病患儿童分享绘本故事,但是人手和精力有限。为了扩大团队公益力量,创始人史晓茜向社区居委求助。在居委主任的帮助下,认识了马桥镇团委书记,于是便有机会参加了当年的马桥镇五四活动论坛,并将想法第一次放在了共青团的平台上。在镇团委的支持下,史晓茜负责牵头成立了乐佩青闵君工作坊,开始定期为社区策划一些有创意的公益活动。

原来,品雅苑社区是2016年竣工的商品房小区,总户数1976户,青年人群的比例占到70%,学历水平也普遍较高。通过社区公益活动,公益团队不断壮大,很快解决了公益项目人手不足的问题。新成员们都是来自像程芳这样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妈妈。她们有着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及较强的资源统筹协调能力,关键是她们也都有着一颗乐于奉献的公益之心。    青春社区里的超能战队

为了更好地把大家组织起来,不久后,闵行区乐佩青少年服务中心应运而生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将社区内生资源挖掘了出来。慢慢地,绘本、美食、手作、科普课程都找到了具有相当专业特长和爱好的青年达人,并孵化出了志愿者团队——超能战队。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的社区志愿讲师团,大家都不亦乐乎地投入其中。团队中既有青年党员、团员,也有公司高管和企业白领,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绝大部分是新上海人,是社区活动的亲近感和获得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带动了更多业主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自治。

如今,这支“超能战队”活动群已经有300多名业主活跃的身影,已开设各类课程112次,服务居民4800多人次。“在这些活动中,我感觉特别温暖,真心有一种找到了家的感觉,也找到了来自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程芳说道。

 用心做好每一次社区活动 

三年来,程芳已经在社区里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科普活动,大到论坛,小到讲座,暑假里,还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设科普专场。如今,每当她带着儿子在小区散步的时候遇见邻居,他们都会主动和她打招呼,叫一声“程老师”,俨然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作为业务骨干,程芳身兼数职,除了在上海交大生物转基因科普教育基地负责科普之外,还要兼顾上海交大生命学院检测服务中心的一些工作,她的儿子也才刚刚三岁,正是最爱粘着妈妈的时候,当记者问道,她是如何兼顾单位、家庭和社区的时候,她笑着说,因为喜欢,因为快乐,所以自己从来不觉得累:“之前有一个来听过我科普讲座的高中生,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来得知他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生命科学专业,让我非常开心。”

在程芳看来,科普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的过程,才能将科学的种子传播到更深更广的地方。自己非常欣赏乐佩的细心、专心和恒心。每次做活动之前都会反复沟通,策划好各个细节,活动结束之后也会及时给到反馈,形成一个工作闭环,真正把这些事情做到实处,让社区居民们可以从中获益。也正因为这样,社区的凝聚力也更加强了。

程芳是安徽人,18岁考上交大后,就来到上海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她早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上海给予我们年轻人许多的发展机遇,而且非常公平,只要肯努力,一定会获得机遇和希望,这就是我喜欢上海的理由。”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