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老人和90后共舞,很燃很治愈!
2021-10-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白色的帐篷,格子的野餐垫,和老人玩着飞盘的狗狗,清亮的吉他和键盘声……很难想象,年轻人中悄然流行的露营场景,出现在了一家养老院内。而享受这波“露营风”的主角,竟然是爷爷奶奶。即使需要依靠轮椅助行,并不影响他们在阳光中享受着音乐、舞蹈,和年轻的护理员、护士们一起“团舞”。

即将迎来上海第34个敬老日,10月12日,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首次聚焦高龄轮椅老人,以一支《轮椅上的舞者》舞蹈MV献礼所有热爱生活的老人们。杨福院负责人乔毅皓说:“看过这支MV以后,也许会颠覆你想象中的轮椅老人!”

另悉,徐汇区长桥社区的一群青年也成为“护老一族”,将餐饮、金融、文化等带入了社区。

▼ 杨浦 ▼

  院内吹起“露营风”,用艺术疗愈老人  

如何让老人乐活每一天?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在探索的征途中一直走在前沿。近几年,推出了“世界名画老人模仿秀”火爆全网,后续又推出的“乘风破浪的奶奶”“老上海名媛奶奶月历牌”等,杨福院的爷爷奶奶们成为了“银发网红”,多次冲上热搜,并让年轻网友感叹,“看了他们,好像都不那么害怕变老了”。 

而随着院内老人越来越高龄化,需要轮椅助行的半失能老人比例越来越高,关注和展现这群老人精神面貌的作品太少了。“好像坐上了轮椅,就被认为是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活。我们希望打破这样的刻板印象,”杨福院副院长黄蓉燕指出,“其实轮椅上的爷爷奶奶非常喜欢音乐、跳舞,在我们照护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疗愈作用非常明显,所以萌生了让轮椅老人当主角,拍摄舞蹈MV的想法。”

此次原创策划的舞蹈MV,用的是《New Boy》的音乐。“让老人在音乐中焕新,活到淋漓”,成为了创作拍摄中的主旨。考虑受到疫情影响,老人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离院,摄制组就直接将露营场景搬到了院内的草坪上,还特意找来了训练有素的边牧,与爷爷奶奶们互动、嬉戏。

在排舞的过程中,老人们的表现也让包括策划、拍摄和编舞师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吃惊。参与跳舞的老人平均年龄高达91岁,但他们百分百地投入认真练舞,完全乐在其中。 

“练舞本身的过程就非常治愈,没有跳不齐的烦躁,而是每一遍他们都感觉很开心”,一起参与跳舞的杨福院护士葛燕说,排舞成为了老人们一项具有仪式感的光荣活动。同样一起跳舞的杨福院工作人员罗鑫说,“在跳群舞的部分,虽然老人会因为记不住动作没跳齐,需要一遍遍排练,但没有一个老人畏难,说放弃,面对镜头,他们内心是渴望的,他们对自己也是自豪的”。92岁的庄爷爷在拍摄采访中神采奕奕地说,“好像感觉自己年轻了20岁”。

拍摄MV前,所有的老人都拿到了造型师为老人精心搭配的拍摄服装。知道当天要化妆,不少人5点就兴奋得睡不着,开心得像要春游的孩子一样。爷爷奶奶对着跟拍的摄影师说,“第一次抱着吉他,帮我多拍两张!”一个奶奶抱着键盘,玩得不亦乐乎。

94岁的陈奶奶说,没想过这么大年龄可以拍MV,“化完妆穿上衣服跳着舞,感觉不仅自己的身体灵活了,精神也跟着年轻了!”

这支MV今天在杨福院官方微信和抖音号同步发布后,评论区不少网友都表示“很燃”“很治愈”!

乔毅皓介绍,“今年的《轮椅上的舞者》,是希望探索艺术疗愈,我们相信音乐对认知障碍的老人、失智失能的老人,能够唤起最初的记忆。轮椅上的舞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持续关注老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一切和美有关的,我们都会在未来的照护过程中,在快乐中尝试。”

▼ 徐汇 ▼

  30多家商铺参与敬老联盟  

“岁月流转,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慢慢老去,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再到为人长辈,关爱如今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这是上海老盛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罗香店店长沈呈龙在加入徐汇区长桥街道“清和敬老联盟”的感悟。

随着联盟的成立,已有30多家商铺参与联盟,包括餐饮服务、理发服务、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以及便民服务六大类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成为了“护老一族”。

沈呈龙介绍说,长桥街道人口数居徐汇区首位,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36%,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有的老人腿脚不便,开残疾车、坐轮椅来就餐,如果不方便进店的,他们会安排专门的员工提供店外打包服务。有的腿脚不便的想要入内参观的,优先上餐,给老人开辟绿色通道。此外,在一些重要节日,青年员工还会送上黑米粥、汤包、小馄饨等,将这些爱心小食送到社区。

上海银行长桥支行副行长邱唯和沈呈龙一样,也是“护老一族”。据她介绍,现在,徐汇区正在帮助老年人安全地跨越“数字鸿沟”,在各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公益基地,辐射各街道内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邻里汇、助餐点等养老服务设施。根据每个街道实际情况,部分街道将工作网点下沉至社区居委会的公益网点,让老年人实现就近帮办和培训。同时,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志愿者培训课程。经过培训后,这些低龄老人不仅能够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且可以在帮扶高龄独居老人过程中,将自己学到的手机操作本领,传授给更多需要辅导的高龄老人。

课程中,金牌讲师们由浅入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数字生活的能力和经验供给老人们学习和参考。

“除了组建长者智能技术运用志愿服务团队,开设巡回公益场,我们的青年志愿者还教授老年人使用电子钱包、网上银行等。”邱唯介绍说,银行的90后青年员工还成立了美好金融工作室,将移动柜台的概念推广到社区,方便老人就近开展非现金类的业务。类似挂失、密码遗失、新制卡、手机银行短信提醒等业务大多是老人需求量高的业务。“数字没有温度,数字化社会却可以有。毫无疑问,社区内的一场活动不可能彻底教会每一位老人像年轻人一样熟练地使用数字设备,但每一场社区活动都能让很多老人感受有人在‘数字鸿沟’旁等着搀他们一把,让老人也能共享智能时代的幸福感。”

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街道与爱心企业、优质商家等联手打造“清和敬老联盟”,为老人提供优质、温馨、便捷的养老服务。其中餐饮服务达到13家,占比最大,也是老年人最为需要的服务。商家根据自身经营范围和服务模式向老年人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包括满减打折、时令活动、上门理发、测量血压、防金融诈骗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