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支付?这群陆家嘴“蓝马甲”来帮您
2021-10-14 青年

丁诗佳在帮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青年报记者 郭颖 摄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中午时分,走进陆家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梅园分中心的社区食堂,一个身穿蓝马甲的女孩正在指点老年人如何用智能手机支付。她叫丁诗佳,是东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二学生。

这是一个有着陆家嘴特色的“金融智能食堂”,餐碟都带着芯片,老年人“刷脸”支付,但需要智能手机绑定支付宝账号,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支付怎么办?于是,由陆家嘴企业发起的“蓝马甲”助老志愿者应运而生,丁诗佳便是其中一员。

上岗第一天被质疑:你们是哪里的?

眉清目秀的丁诗佳上岗第一天,却被老年人们质疑了:“你们是哪个单位的?”“你们想做啥?”

蓝马甲给他们介绍志愿服务内容时,老年人们下意识地抵触和不接受:“我不会被诈骗的”“我们用手机啊,教了也记不住,算了算了”……这时,丁诗佳发现,老年人之所以排斥智能支付,一方面不会用,更主要的原因是不敢用,生怕自己账户里的钱“不翼而飞”。

丁诗佳当过新冠疫情志愿者、马拉松志愿者,却是第一次当助老志愿者。

面对老年人开头的不信任,她并不多解释,而是每周三都准时出现在食堂,不信任、不接受的问题自然而然就都解决了。有一次,她周二去,熟悉的老年人问她:“你今天怎么来了?我记错了吗?今天不是周三啊?”渐渐地,老年人们愿意向她敞开自己的手机。

一段时间后,老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刷脸”支付的便捷,也没有老年人发现账户异常。他们跟这些孙辈的年轻人熟络起来,也愿意学习智能支付。

丁诗佳是宁波人,为了便于跟老年人沟通,她学起了上海话。她研究各种App的适老版入口,教老年人不能用“本地保存”之类的专业术语,而是要说“点开设置小齿轮,找到太阳、月亮图标就可以设置了”。

写下志愿者日记,记录服务时的感受

丁诗佳写了一本志愿者日记,记录下自己在这里服务时遇到的老年人——

“今天很有趣,老年人虽不多,但几乎都是咨询地图导航与网约车的使用。一位爷叔学会后高兴得不行,打了饭菜坐在我旁边,边吃边教其他老朋友们。他女儿是90后,名校本硕,现工作稳定,一个人搬出去住。爷叔扒拉了几口饭说,其实他没怎么问过她手机使用的问题,之前孩子帮忙在打车软件上存了家里的地址和常去的地方,但总会有新的地方要去,总不好意思偶尔回家吃饭,还让她搞手机的事。年纪大了,学得慢忘得快,老让高材生反复教基础操作,怪不好意思的。”

“有一位爷爷,每次都会问相同的问题:手机WIFI怎么连接?操作过几遍的连接WIFI,回去扒拉了几口饭,又来问相同的问题。同行的95后蓝马甲耐心回答,一步步操作。”

“还有位阿姨,要去养老院了,想绑定银行卡,连续来了三周,从如何用手机付款,到如何用手机绑定银行卡,到如何用手机打车,如何用支付宝缴水电煤,每次都只问1到2个问题,她说学多了,记不住,就是想少麻烦子女。”这让丁诗佳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每次放假回宁波老家,奶奶总会把积攒下来的手机问题,一次性都问一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丁诗佳有一个愿望: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

═   对话   

帮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

青年报:怎么会想到去当蓝马甲?

丁诗佳:在媒体上看到蓝马甲在上海社区里教老年人防诈骗、用手机的相关知识,觉得很有意义,也想从实际参与中,真正了解自己专业上,传播学中所谓的“数字鸿沟”。

青年报:3个月蓝马甲当下来,有什么收获?

丁诗佳:这里的老年人,他们愿意去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并去尝试使用线上功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今年中秋节那天,有一位我帮助过的阿姨,用陶笛吹了一曲《但愿人长久》,用我刚教会她的手机录音功能,在微信上发给我。

青年报:对老年人的晚辈有些什么建议?

丁诗佳:很多老年人不好意思问自己孩子,其实多数孩子还是有耐心且愿意教的,但像打开App、下单付款、输入文字,这些自己一分钟就能搞定的操作流程,对于父母来说,要教上好几遍,他们时不时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似乎每一步操作都存在重重障碍。当学得慢、太复杂成为他们的苦恼时,让我们用最基础的方法带他们融入智能生活。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