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千万营收!这位临港高校的90后学长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
2021-10-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临港新片区是片创新和创业的热土,这里的青年人敢闯敢拼、拼搏奋斗。“布克校园”创始人、上海电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朱翔宇正是众多临港高校创业者的缩影。

从最初的大学生创业草台班子,到如今“布克校园”营收突破千万;从最初14平方米的“创业苗圃”到建立了5000多平的仓储基地,“布克校园”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高校教材一站式选购平台;从最初的市场推广面临重重挑战到2020年底创业团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朱翔宇创业的背后有哪些艰辛和汗水?近日,在2021年临港“蓝海·逐梦”玉海棠杯创业训练营,朱翔宇向临港五校想要创业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验。

 == 分享经验 == 

从校园生活捕捉到循环使用教科书的创业构思

“大学生创业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当初我成立‘布克校园’正是源于我的校园生活。每个学期结束后,教科书就变成废弃图书。于是,我想大学生每学期的教辅书为何不循环利用?这样既环保,对学生而言又能减少一笔开销。”近日,在“蓝海·逐梦”玉海棠杯大学生创业训练营上,往期优秀学员、布克校园创始人朱翔宇回忆道。

虽然创业的初衷充满着文科生的浪漫情怀,然而现实却是充满挑战。最初,朱翔宇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同学们循环使用教科书的意识。当废弃图书被束之高阁时,背后存在巨大的浪费。为此,朱翔宇和创业伙伴们专门搭建了一个公众号,通过公众号的文章传播循环使用图书的概念。为了扩大收书范围,朱翔宇和团队成员在临港五校寻找同学做兼职“收书人”,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先天优势。

创业之路崎岖不断,而青年人特有的朝气蓬勃推动着青年创业者们一路披荆斩棘。朱翔宇坦言道:“当时我们团队每天披星戴月,每天大量沟通洽谈,到晚上嗓子都哑了。”随着市场拓展,团队面临缺少仓储空间的难题。最终,在上海电机学院的帮助和推荐下,临港新片区首家国家级孵化器——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的大学生创业苗圃给予了朱翔宇创业的场地支持,由此节省了大量仓储成本。

随着布克校园项目步向正规,朱翔宇和团队成员并没有慢下创业和转型的脚步。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他们还在互联网电商平台注册了自己的网店。2020年,“布克校园”营收突破3000万,建立了5000多平的仓储基地,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高校教材一站式选购平台。朱翔宇自豪地对创业训练营的同学们说:“我身上虽然没有名校的光环,但是传承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上海电机学院的学校精神,我相信临港大学生能行!”

 == 提供平台 == 

创业训练营与临港五校合作提供创业辅导培训

记者获悉,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和上海电力学院等临港高校70名创业有志青年报名参与了第十届“蓝海·逐梦”大学生创业训练营,五天的训练营包括参观科技园区、聆听科技专家专题讲座,学习商业现场创作以及项目路演等。

“希望同学们在训练营中能培养更多创新创业能力,展现临港新片区当代大学生青春飞扬,筑梦临港的风采,让更多优秀项目落地临港。”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团工委专职干部兼青年中心主任侯俊伟说道。据悉,此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团工委和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指导,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主办。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港学子愿意留在临港,在临港就业、创业。“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学生为本,搭建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产学联盟。通过训练营项目实践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依托该项目逐渐形成了创新创业辅导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充满关怀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说道。

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杨万枫在训练营上向记者表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和意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课题,也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一个新机遇。“希望同学们通过创业训练营学习创业知识,抓住机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 对话90后“布克校园”创始人朱翔宇 //

记者:结合您的创业经历,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想创业的学弟学妹们?

朱翔宇:大学生创业虽然存在融资能力不足,但是相比于其他创业人群更了解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这时,同学们要坚信自己心中的创业梦想,既不要模仿别人的创业模式,也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结合实际不断作出调整与修正。

记者:您在临港求学,也在临港创业,可以谈谈在临港新片区这片热土创业的感受吗?

朱翔宇:首先,我的母校上海电机学院很支持我们大学生创业,学校会帮助优质创业项目申请创业基金,学校也提供我们房租优惠政策。当我们创业之初遇到仓储难题的时候,在学校的帮助和推荐下,临港科技创业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仓储空间,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临港新片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给我们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