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最美退役军人”,张志勇:奔走在“上海阿爸”的公益路上
2021-10-15 上海

2018年3月,张志勇与贵州大方县对江镇元宝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一朝入伍,军魂永驻。脱下军装,走上新的岗位,仍然用初心和赤诚锻造属于军人的荣光——这是所有退役军人的一种坚持。近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开展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2个先进集体和17个先进个人获此殊荣。来自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的理事长张志勇获评先进个人。

19年公益之路,他在上海与彩云之南的“折返跑”中传递爱与温暖,不仅收获了“上海阿爸”这个暖心称呼,更是以自身19年无私无悔的公益实践,为退役军人这个光荣称号不断增光添彩。

 // 当兵5年,“人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 // 

2020年9月,张志勇为云南省寻甸县雷锋小学捐赠校服、书籍等物资。

张志勇自言是一名老兵。“当兵5年,不算长,但在军队熔炉里淬炼成长,受益一生。”

早在1976年,17岁的张志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舰艇战士。然而,四年后在一次军舰抢险中意外受伤,让张志勇不得不离开部队,被分到上海一家国有商店工作。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张志勇“下海”创业。短短几年时间,张志勇就把自己的外贸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从商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募捐,经常把公司的外贸服装捐给贫困山区的人们。“人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否则成功了也没有意义。”就这样,他在心里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  

2002年的春节以后,趁着生意上的淡季,张志勇开启了自己的云南之旅。当他满怀着对蓝天白云的美好向往来到西双版纳时,却发现风景之下的日常。在一趟长途客车上,张志勇遇到一位勐海县小学老师,老师邀请他前往勐海县勐遮小学。“知道山区很穷,但没想到那么穷。”张志勇看着那些穿着不合身旧衣服的孩子,那一间间昏暗破败的教室,揪着心。

他的第一笔捐款捐给了一位与盲人奶奶相依为命的孩子。丧父的孩子怯生生地拉着他的袖口,小声唤了一声“阿爸”。孩子清澈又渴望的眼神和一声“阿爸”,让张志勇原计划5天的旅游延长到2个月。

张志勇踏访了勐海县周边10多所学校。每到一处,他都将困难学生拉到身边聊一聊,然后尽自己所能捐些现金或学习用品,很快便花光了他随身带着的所有旅费。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2020年12月5日,张志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整理出700多箱爱心物资,准备发往云南。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第二次去云南的时候,张志勇带了一车的物资,并通过当地民政进行了发放。 在物资发放完后,他又开始了走访,而在这一次走访后,张志勇毅然关闭了自己的六家店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云南的扶贫事业中。

“一个孩子去上学就会带动一片孩子去上学。”张志勇一下子资助了28名当地学生,他答应孩子们,只要他们努力学习,他就会一直资助下去。他觉得只要能帮助一个小孩,就能帮一个是一个,这样的帮助对孩子本人,对他们的家庭,对当地的社会都是起到一个引领作用。自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当地学校也开始联系张志勇去帮助那些特困的家庭。由此,张志勇也成为无数贫困孩子的“上海阿爸”。

19年来,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张志勇这位“上海阿爸”对于山洼洼里的孩子们,充满了感情。他的帮困足迹踏遍了云南的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普洱市地区,昭通地区;德宏州的瑞丽地区等等。

 // 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助力全面小康 // 

2020年9月,张志勇在云南省勐海县与小学生交流。

“我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2014年6月,他正式成立了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通过这一爱心平台实现了从“单枪匹马做慈善”到“整合资源众人帮”的转变。

截至目前,他和他的公益服务社累计为云南、西藏、甘肃、贵州、新疆等省区贫困地区捐款280余万元,捐赠各类物资580余吨,惠及贫困学生近5万人、教师500多人。公益社组建志愿团队27支,志愿者人数超过800人。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张志勇在不能远行情况下,全天候、全身心、志愿投入上海防疫抗疫的一线,捐款捐物资。7月份起,他更是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扶贫,以实际行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助力全面小康。

去年下半年,他购买、募集、运送3个批次共2400箱物资,向扶贫地区捐赠课桌椅、办公桌椅、电教用品等物资。年底,又紧急采购了200顶雷锋帽、200件军大衣送给日夜守卫云南边境的志愿者。

他还与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志愿者同赴云南贫困地区学校开设“科学小课堂”,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开启他们的梦想和智慧。这种励志寓教,深受当地欢迎,也为扶贫助学注入新活力。

因始终奔走在“上海阿爸”的公益之路上,张志勇陆续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志愿者、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比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同龄烈士多活了40年。既然生命不息,就要永葆军人本色,冲锋在先,担当奉献,扶危济困,服务社会,让党徽永远闪光。”张志勇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