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这群年轻人用雕像致敬长津湖英烈
2021-10-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7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再次展现在了大家面前。在闵行有这样一批年轻人,在看完电影后,用72小时,制作出了一体《长津湖》公益雕像,向英烈致敬。

  始于电影,又不止于电影  

“长津湖的雪,冷得刺骨,但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们的心,热得沸腾!作为中国的模玩团队,我们决定去创作一款雕像,致敬钢七连,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天工作室的刘宇辰说道,这个90后小伙是这次公益项目的执行导演。“关于雕什么,我们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最终确定了‘始于电影,又不止于电影’的方向,采用五人群像的形式,呈现志愿军协同作战,不分你我的姿态”。

这座雕像体积不大,但内涵丰富,5位英雄形象以站、坐、跪、卧等不同姿态,还原了在战争中的场景。徐泉鸣是这次的原画师,他一边拿着雕像,一边向记者介绍道:“中心位站立角色的原型是杨根思,这位新中国首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在长津湖战役中舍生取义,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左侧屈膝而坐,记笔记的士兵,参考的是冰雕连中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为国牺牲前,他坚守阵地,写下了让人潸然泪下的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两位伏地举枪的战士,也同样来源于冰雕连。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下,他们无惧冻伤、腰带相连、荷枪瞄准,坚定的信念,宁死不屈的意志,俨然一座座矗立的精神丰碑。最后,群像中唯一的女兵,她的原型是医护兵杰出代表、抗美援朝唯一的一等功女战士解秀梅,她也是电影《英雄儿女》的真实原型……” 

为了让整个作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这个由10个85后、90后组成的项目组参考了大量图文、影像资料。饥肠辘辘之时用体温焐热的土豆、冻伤的四肢、缠绕的绷带、胸前的炸药包……还有一个细节——战士为了保暖,用毛巾裹住大盖帽,这个是在电影中没有呈现的,但是在雕像中,这个部分被再现了出来。种种细节的记录与还原,让大家更深刻、更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志愿军的艰辛、战争的残酷。

  沉浸创作,从原画到3D  

“第一步原画解决了雕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雕’?” 刘宇辰继续说道,“当时考虑到国庆假期,要和时间赛跑。我们决定放弃纯软件建模,采用由真人演绎,对其进行扫描的方式,快速构建3D模型。”根据参考人物的特征,他从项目组里选拔出5位小伙伴担任模特。与其说是模特,不如说是演员来得更加确切一些——不光是造型,他们在原画师的指导下,充分了解人物的情绪和动作,并将观看电影后、学习历史后的感受与理解,经过内化后再次表达出来。

摄影师朱嘉良此次扮演的是杨根思。“影片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一次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至今回忆起这句话,我还浑身起鸡皮疙瘩。如此简明扼要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先辈们英勇无畏的自我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视死如归,也正是如此。所以,我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而进入到正式扫描阶段后,对演员们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全程要尽可能保持动作不变,哪怕在闪光灯的直接照射下,也不能眨眼睛。整个扫描过程也不是一气呵成的,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反复和重来,腰酸背痛,手脚发麻,大汗淋漓,不能动弹。但在这群年轻人看来,如此磨人的过程,与当年的志愿军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生活,都是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扫描后的模型并不能直接进行打印、生产。这时候,还要模型优化的支持。首先,模型师结合原画师的作品和演员扫描部分的文件,完成雕像立体化。这一阶段,他不仅要把地台、人物充分进行3D还原,还要对扫描部分没有捕捉得到或者扫描出错的地方,进行缝补和修复。”刘宇辰说道,“然后是模型分件师让模型符合打印生产的要求和标准,底座和各个人物之间还要进行精细的模型拆分……”

无数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无数次反复的修改打磨后,这群年轻人终于按下了3D打印机的开关。

  始于雕像,又不止于雕像  

为了达到更沉浸式的效果,在雕像完成后,小伙伴们还用麻绳做出了“枯草”,用小苏打做出了“大雪”,甚至找到当地的雪景素材打印出巨幅海报作为背景,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这次72小时的创作,并不是他们的一时兴起,心血来潮——2015年,80后小伙于广来与其他两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罗其胜、朱佳麒共同创立了工作室,就是想要打破市面上的雕像以欧美和日系动漫为大多数的这种局面,打造中国自己的原创雕像,做中国人自己的雕像。

工作室的首款作品是赵云的雕像,这也是全球第一款大型中国题材雕像。6年来,他们一直在探索,通过设定、建模、刻画细节这些手段去把角色不断丰满,让做出来的雕像能够达到情感共鸣。  

而这次的创作,其实也正是这个“为中国人塑像”企划中的一个全新尝试。早在去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时候,他们就想以此为创作题材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再加上这次电影的上映,将创作提上了日程。

“这并不是一款用来卖的产品, 但对我们来说,是别有意义的一款作品。 ”于广来说道,“ 我们不仅用这座雕像向先辈致敬,同时,我们还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款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从原画设定到3D打印。 我们想要将它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那份雕像独有的力量, 那份中国人独有的自豪与荣耀。”目前,该视频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65万。在这个视频中不仅有工作室的创作过程,同时,还剪入了许多相关的史料,干货满满。从某个角度说,在视频中,雕像不再是主角,而是成为一个说好中国故事的元素,这也正是这次全新尝试的突破所在。据悉,未来,开天工作室还将结合历史事件等,推出更多反映中国精气神的原创作品。“我们会持续、 坚定地坚持做下去,希望用我们的微薄之力 ,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传播中国人勤劳、勇敢的美德和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