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欺,校园无诈!这群大学生自编自导反诈微电影
2021-10-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万骗不离转账”“天下没有白吃的早餐,只有易上当受骗的人儿”……这些朗朗上口的反诈口号是由本市高校大学生和警官们共同创作的,还有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反诈微电影,在有趣诙谐的剧情演绎中强化受众安全意识。10月19日,上海高校“全民反诈”巡回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首站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

  以微电影提醒学生安全意识须始终在线  

复旦大学篮球场上,复旦大学平安志愿者们制作的反诈微电影《关于我被骗这件事》正在播放,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平安志愿者反诈漫画和外语版反诈口号也以KT板的样式在户外展出。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民警和高校平安志愿者们还联合表演了反诈小品《都是套路》。而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小棚里,沉浸式反诈体验,现场反诈答题,现场创作反诈标语、漫画、海报等体验同样引人入胜。

微电影《关于我被骗这件事》导演、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闫东旭说,5分钟的微电影主要以三个00后同龄人串联起三个对应故事,其中包括因个人信息没有保护好快递被偷了、遭遇电信诈骗等。“希望同龄人可以共同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让青春不欺、校园无诈。”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市大学生平安志愿者行动总队、上海高校反诈联盟承办。活动开始前,大学生们在校园反诈承诺签名墙上进行签名,许下学生们自觉抵制诈骗、防范诈骗,共同创建“无诈校园”的庄严承诺。

婚恋诈骗、贷款诈骗、裸聊诈骗……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治安大队谢晔警官告诉记者,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诈骗手法也升级演变、快速翻新,但“万骗不离转账”。“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一点,而且现在的转账也不再是传统意义说去银行、去ATM机转账,现在已经精细到可能只要一个验证码或者下载一个共享屏幕软件就能实现。总之,任何陌生人跟你提到转账汇款的,让你下载陌生网贷或者共享屏幕软件都有转走钱款的可能。”

因此,主办方希望广大师生更主动了解、学习反诈知识,切实提高自身防骗识骗能力,并将防范知识告诉家人、朋友,让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识,共同减少此类案件发生。

  为师生送上最重要的三个防范贴士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海健为广大师生送上3点防范“小贴士”:

一是要守住“钱袋子”。犯罪分子往往瞄准大家当下需求,定制各种“剧本”,精准实施诈骗。因此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最关键的是不要轻易转账,谨防上当受骗。有疑问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

二是要管住“两张卡”。电话卡银行卡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转移资金的重要载体。他提醒说,银行卡、电话卡不要随便出借、出卖给他人,否则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犯罪,将对自身产生不良后果。

三是要安装反诈软件。周海健提醒大家积极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因为这款App具备6大核心功能,相当于给手机设置了一道“安全门”。

“希望大家积极推荐家人、朋友安装,让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识,共同织密反诈防诈的防护网。”周海健还提醒说,如果接到96110来电,务必重视,因为很可能你已成为骗子的目标,如果发现自己被骗要立刻拨打110报警,牢记:早一秒报警,就多一份希望。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表示,此次高校“全民反诈”巡回宣传活动,是市教委、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落实《合作备忘录》,推进“为师生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具体措施。旨在向全市高校发起多层次、全方位、无死角的防诈宣传攻势,增强广大师生的反诈意识及能力,构建“无处不在”的校园反诈保护网,使学校成为最温馨、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接下来,巡回宣传活动还将在本市其他高校持续进行。通过巡回宣传,在高校大力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和案例,积极提升广大师生的反诈防骗意识,进一步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切实守护好师生们的财产安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