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什么是亲子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1-10-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近日,一则“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在被曝光的聊天记录中,父女二人因为一万元的生活费产生争执。

万元生活费并不是重点,是女儿展现出来的态度和做法点燃了大众对此类社会现象积攒已久的怒火。有人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症结:孩子边依赖边嫌弃,父母边付出边抱怨。

类似的亲子矛盾案例并不鲜见。几个月前,广州一女生嫌1000元大学生活费少与父亲发生争吵,引发热议。更早之前,一名高校成年在读学生一纸诉状提交法院,起诉父母支付其抚养费,二审改判被驳回。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话——“爸妈就养你到18岁,18岁以后就要靠你自己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嘴硬心软,还是会选择继续供我们读完大学乃至继续升学、成家。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付出。

“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是一种时代记忆,是一种集体意识。为人父母,谁不渴望自己孩子的成长被妥善安放?但再周全的爱,都不如让孩子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对孩子儿时亲密爱护、悉心养育,长大以后平等尊重、舍得放手,理想的亲子关系,应该这样建构。但是偏偏太多家长走反了这条路。孩子小的时候不用心、不陪伴,长大以后不放手。无视孩子的意愿,依然执着地给孩子规划人生,同时还要抱怨孩子不领情不懂事。

这种倒错亲子关系,最终的结果,就是养出一批极端利己主义者——正如故事里的对父亲破口大骂的留学生。除了这次她和父亲的聊天记录“火”了之外,网友还曝出她就是去年无视防疫规定、拒绝隔离、“跳窗逃跑”事件的主人公。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当一些人早就习惯了把父母的付出当成天经地义,一个个毫无感恩之心的“巨婴”也就诞生了。在“巨婴”眼里,该背锅的永远是父母:读书不好,那是因为爸妈没抓我学习;有性格缺陷,都是爸妈从小不懂得欣赏我;生活懒散,那完全是因为爸妈没有好好培养我的习惯……一群连吃喝都无法自理的“熊孩子”,又何来的底气,要求明明是普通人的爸妈,必须是道德楷模、教育先锋?如果双方不能摆正位置,互相沟通和尊重,这样的案例就不会消失。

当然,无论事件中的父亲在培养女儿上是否有错,都不该遭到网络暴力。同样,女生出格的言行需要反省和警戒,但也不该被网暴。网络暴力向来对问题的解决毫无作用。如果只是淹没在网络暴力的洪流中,除了让当事人的处境雪上加霜,对走偏的亲子关系症结的深层次反思也被草草带过了。

披着“奉献”外套的控制和戴着“自由”面具的自私,到底摧毁了多少亲子关系?什么才是亲子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需要人们进一步思考。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