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馆长呈现光影课堂!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在沪开幕
2021-10-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100年前,在1921年的7月,一群年轻人齐聚在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那栋石库门里,当时他们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正在开启一项彻底改变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轨迹乃至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的惊天伟业……”10月25日下午,由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在沪开幕。开幕式上,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柏坡纪念馆的馆长们一起,呈现了一次光影课堂,并通过视频展示了六地青少年“永远跟党走 薪火代代传”的风采。

本届电影周以“光影百年致初心 伟大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开幕式通过激光展示、歌舞表演、“光影课堂”、合唱等形式展示了影视教育的丰硕成果。

今年以来,《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红船》等一大批优秀红色影视作品掀起收视热潮,并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引发了“边追剧边学党史”的热潮。一部部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就是一本本生动的教科书。

“大家都看过《1921》这部献礼影片,对其中一个情节一定记忆犹新:杨开慧看着天上的烟火,对毛泽东发问:‘人生好短,短到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我们今天的付出还有意义吗?’毛泽东坚定地回答:‘当然有!’”薛峰在“光影课堂”中告诉孩子们,历史不但写在历史书上,也镌刻在像一大会址这样的历史遗址中,也闪动在像《1921》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光影里,最终凝聚在人们的心中。

影视艺术不仅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引领学生赓续红色基因、感受家国情怀、撒播真善美种子的重要课堂。从2004年起,上海市教委就启动了文教结合机制改革,将影视教育引入课堂主渠道,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影视育人探索。近年来,上海还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活动。2017年、2019年,上海已成功举办过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继续在上海举办,不仅展示了上海这座“文化之城”影视根系的深厚绵延,更是上海中小学影视教育蓬勃开展的生动缩影。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在影视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和探索:一是完善影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二是强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善用红色资源上好“大思政课”;三是进一步健全文教结合协作机制;四是建立市级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和公益配送放映机制。上海将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资源供给改革,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开门办思政”格局。把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与影视教育结合起来,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结合起来,与提升学生课后服务质量结合起来,让优秀影片成为鲜活的育人载体,让影视实践催生学生成长力量。

据悉,电影周期间,将举行优秀电影作品展播、学生微电影征集展示、影视社团活动展示、经典影片讲演、影视教学展示等多项活动,为学生带来丰盛的“优秀影视大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