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金钟奖闭幕,忙碌的上海音乐人为金钟添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10月26日晚,作为中国音乐界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大奖,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音乐会在成都举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上海音乐人在本届金钟奖再度大放异彩,除了不少选手获奖,还有歌唱家石倚洁等上海音乐家担任评委并登台演唱,上海交响乐团更是在23日的金钟奖专场音乐会之后,又作为闭幕式音乐会的合作乐团,在著名指挥家张国勇的执棒下,与获奖选手共同奉上了一台高质量的音乐会。
// 为本届金钟奖画上圆满句号 //
本届金钟奖以“百年华诞·盛世金钟”为主题,呈现了44场专业赛事和8场高水准音乐会。266名参赛选手经过8天的比赛,决出了钢琴、声乐(美声)、声乐(民族)、古筝4个项目比赛的前五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表示,第十三届金钟奖在选拔程序、赛制流程、赛场伴奏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与创新,有力提升了赛事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艺术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扩大金钟奖的社会影响,提升了金钟奖的品牌效应。
四位金奖获得者在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下,用参赛作品,与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联袂同台,复盘了赛程中的高光时刻,四位金钟奖评委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石倚洁,女高音歌唱家张也、迪里拜尔,也纷纷登台献演,带来了《母亲》《小白杨》《女人善变》《你是我的一切》《梅花引》《祖国你好》《乘着歌声的翅膀》《枫叶之歌》等拿手之作,最终的合唱《我爱你中国》则为“金钟”最后一夜画上圆满句号。
23日上交专场余隆和歌唱家黄英。
此番“金钟”之旅,对上海交响乐团而言,有欣喜也有惊险。欣喜在于,两场演出均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如23日的专场音乐会现场,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不少乐迷甚至是从成都周边地区特意赶来,而当《波莱罗》曲毕,全场起立的观众,发自内心的持续掌声,让演奏家们感受到四川观众的热情和对好音乐的共情。
作为“金钟奖”的压轴公演,顺利上演的闭幕音乐会背后则险象环生。因乐团需牵手各赛别冠军登台,这意味着决赛结果出炉以前,乐团与谁合作,演出什么曲目都属未知,这使得闭幕演出的筹备工作格外时间紧,任务重。24号决赛名次刚一公布,乐团谱务立刻马不停蹄落实总谱及分谱,并连夜将乐谱送至指挥手中,以保证次日排练的顺利进行。而25号更是上海交响连轴转的一天,乐团要在一天内,与四位获奖选手,及四位评委排练共计十三首作品。
“跟上交这样的职业乐团合作,可以非常专业地处理问题,虽然排练时间很短,我们也可以很快就找准彼此的节奏。”本届钢琴金钟奖的第一名得主孙麒麟,收官之夜和上交合作的是决赛曲目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第二及第三乐章,她对乐团的水准极度推崇。而拿下金钟奖声乐(美声)第一名的刘涛,和上交合作了选自意大利歌剧的片段《祖国的敌人》,谈及这部被称为“男中音试金石”的排练时,他说:“上海交响乐团一遍就过了,无论是气口还是微小节奏的配合,都特别专业,非常高兴能跟他们合作。”
26日张国勇执棒上交。
// 上交持续与金钟奖互动 //
实际上,上海交响乐团与金钟奖颇有渊源。2001年,上海交响乐团两位驻团作曲家就在首届金钟奖上各有斩获,瞿维获得“终身成就奖”,朱践耳则凭借《第十交响曲“江雪”》获得“器乐 、大型交响合唱作品”银奖。随后第三届金钟奖,朱践耳也荣获“终身成就奖”。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作为一项国家级的专业综合大奖,‘金钟奖’引导大家关注音乐的全面性,并帮助优秀音乐人被看到,提高他们的音乐成熟度”。上海交响乐团与金钟奖之间的互动还将继续,“我们的渊源,不仅在于参演或者协演金钟奖,更在于两者合力挖掘推出中国音乐人的接力配合,上交的多个音乐品牌舞台上都有‘金钟奖’选手的身影。”
26日获奖选手合作上交。
实际上, 上海交响乐团创办的“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就曾迎来多位金钟奖的获奖选手参赛。唐韵、陈佳怡、柳鸣、林瑞沣等都在比赛中表现极佳。柳鸣更是成长迅速,并在上海交响乐团的乐队考试中拔得头筹成为乐团首席。她在回忆当年参加比赛情景时说:“我是2015年参加的比赛,当时李沛老师是评委,这可能就是我们缘分的开始”,如今再来“金钟”,他们已是并肩作战的同事。除此,不少获奖选手也都多次登台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舞台,如声乐金奖得主王丽达、唢呐金奖张倩渊、二胡金奖陆轶文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人都曾独挑大梁,与乐团合作呈现过多场精彩演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