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上海最“年轻”的街道如何打造家门口的医院
2021-10-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六年前,普陀区万里街道获批后,成为上海最“年轻”的街道;但在今天之前附近的居民就医,往往需要前往数公里外的医院。上海正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高质量覆盖。随着家门口医院的启用,这一问题将得以解决。

今天一早,家住万里街道的邱女士来到位于万泉路上的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作为中心正式启用后的第一位门诊病人,邱女士感慨,“终于迎来了家门口的医院,今后看病方便多了。”

//  盼来了家门口的医院  //

15分钟能干什么?大到社保、医疗、文化、体育,小到买菜、吃饭、美容等各类生活所需,15分钟生活圈,“圈”出了市民幸福生活的答案。

作为上海街道体制改革后第一个析出的街道,普陀区万里街道2014年12月批准成立,成为上海市区最年轻的街道。菜场有了,商场也开了,不少居民仍盼望着在家门口就能有一家医院。

“这几年来,家中老人看病、孩子打疫苗仍要到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开车前往医院。”附近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有了家门口的这家医院,步行十分钟就能到,非常方便。

记者了解到,最新启用的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普陀区“十三五”规划重点实事项目,也是目前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的竣工和正式启用,辐射服务万里街道6.8万常住居民,实现了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街道镇的全覆盖。

记者看到,全新亮相的中心全科诊室配备了9间全科医生桌面信息化诊断系统,高效实现眼耳喉鼻、心电监测、血压测量、血氧饱和度检测等多项检查,数据采集可实现直接沉淀至居民健康档案。

中心主任张玮介绍,将全力打造一个崭新的“数智医院”,通过升级与扩展诊前预约、智能泊车、诊疗导引、诊前咨询、规范诊疗、诊后随访、健康管理等全周期的数字+智慧化服务系统,为万里居民提供全新的社区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体验。

“中心全力创新‘三高共管一体化’特色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完成普陀区第一家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提供全新的慢性病诊前诊后自测模式,居民能在手机上第一时间查看相关监测数据。”张玮告诉记者,在全力做强全科诊疗服务的同时,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共享区域医联体资源,发挥信息化诊断系统的数字化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全专联合”的诊疗服务。邀请区属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医疗资源下沉社卫,根据居民的需求和体验,同时打通互联网诊疗渠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三级甚至专科医院专家的医疗资源。

//  15分钟医疗圈  //

根据日前发布的《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上海将按照“以人为本、应保尽保”“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公平均等、便民利民”“创新方式、提质增效”四方面原则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打造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样板。

《规划》提出,要完善主城区公共服务功能,上海将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高质量覆盖,将制定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准指南,鼓励各区因地制宜优化家门口综合服务设施布局。而“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正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路径。

眼下,沪上社区医院正立足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群众健康‘守门人’”的基础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致力为群众打造身边的“健康驿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启用后,努力实现“数智全周期服务”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新感受的数智服务。中心将不断升级与扩展诊前预约、诊疗导引、诊前咨询、规范诊疗、诊后随访、健康管理等全周期的数字+智慧化服务系统,为万里居民提供全新的社区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体验;同时中心通过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对接整合,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过程干预服务。

而市民张先生作为中心特聘的首批8位“市民就医体验官”之一,未来将检查就医流程,跟踪反馈患者体验,成为患者的“传声筒”,医生的“督察员”,帮助中心改进服务流程、更好地守护居民健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