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滨大楼的青年艺术家,将镜头对准邻居们,用15张肖像作品记录时代变迁
2021-11-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说起苏州河边的河滨大楼,大家往往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的显赫名声和传奇故事,陌生是因为它的神秘色彩与现实状态。在4个月前,80后海归视觉艺术家叶子乐对河滨大楼的印象也是如此,直到他在母亲的建议下,买下了一套这里的房子,真正走入其中后,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小伙才发现,原来河滨大楼的精彩不光是它的建筑和历史,还有它的住户和现在。他决定为邻居们拍摄一组肖像,于是,在今天开幕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大家才得以看到这组“河滨肖像——一代人就是一个时代1930-2021”的作品。

 // 用见证者肖像记录历史 // 

叶子乐从小在虹口长大,但是对于这座家门口的“远东第一公寓”并不感冒:“早在2009年,我就来过一个住在河滨大楼里的朋友家做客。不曾想在12年后,我会在这里买下一套公寓,成为这里的一分子。”

去年11月,河滨大楼启动保护性房屋修缮,力求最大限度恢复其历史风貌。今年年中,当叶子乐来到这里的时候,整幢建筑的状态让他眼前一亮:“那天,工人们正挨家挨户地将每户人家更换窗框,将被尘封已久的美丽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我对自己说,选这里真是选对地方了。” 

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叶子乐对美的捕捉一直非常敏锐,“也正是这次契机,当我坐电梯下楼的时候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迷你联合国和时间的宝库:各种肤色,身份、年龄的人都在这块几平方米的空间里聚集着,每张鲜活的脸上都写着不同的故事,每个人都是如此不同,他们都见证这河滨大楼不同时期的历史。这燃起了我为河滨大楼的邻居们拍摄肖像的创作愿望。”

戏剧性的是,那个时候,叶子乐受Branding Shanghai之邀参加此次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作品早已经准备好了,可是这依旧不影响他当即打电话给策展人要求更换内容,哪怕当时他还压根儿不认识几个新邻居。

 // 不只是肖像的人物摄影 // 

为了结识、邀请更多的邻居们,叶子乐向业委会赵老师和北外滩街道南天潼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杰求助。他们热情地为叶子乐介绍了一些有故事、有情怀的住户,为他在短短3周内就完成15幅肖像作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在听完这个拍摄项目的构想后,觉得非常好,是一种非常鲜活,充满创意地说好河滨大楼故事的方式。而且,借此次修缮的契机,我们也正好在准备一个展示河滨大楼历史的展示厅,所以也希望可以将这些肖像作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徐杰说道,“这个展示厅将是一个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为一体的展示厅,预计在明年与大家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叶子乐从业以来,第一次拍摄普通人。作为哈苏相机的长期合作艺术家,这位在2016/17演出季成为第一位为上海大剧院创作四季新视觉的视觉艺术家,之前,都是让模特来演绎那些极具戏剧张力和唯美风格的影像画面的。“严格来说,这次的作品不是纯粹的人物肖像。每个人仅有一张照片的篇幅来呈现出他/她在河滨大楼的真实生活和人生经历,所以我会事先去他们的家里聊天,因为是邻居,所以很快就熟络了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观察家中的装饰,然后将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可以体现自己独特个性和经历的物品重新排列组合后,作为拍摄的场景。一切来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真实生活。”

 // 由照片组成的历史拼图// 

在这个过程中,叶子乐邀请了一个与他志同道合的邻居——陈仲伟,一个读历史学专业的85后。平日里他经常举办一些文化历史方面的讲座,为媒体撰写相关的内容。“我读研的时候,论文题目做的是美国犹太移民史,河滨大楼曾是大量二战犹太难民逃往上海的第一站临时的家园,在人类历史最晦暗的时刻,上海以她的包容与开放,张开双臂接纳了大多数国家都拒之门外的犹太难民,给他们以希望和家园,河滨大楼也成为我来到上海定居的第一处居所与研究和写作上海历史的起点。” 陈仲伟说道,“因为这一栋楼,我和叶子乐结缘。当时,我正在搜罗这栋楼历史上曾经的居民和他们在这里的故事以及他们后来的去向。今日,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有着不同肤色与操着不同的口音的人们,在河滨大楼安家,编织着自己的家园。上海作为中国全球化的枢纽,海纳百川,汇通天下,呈现在河滨大楼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这里长大,只身海外打拼的年轻人们,与在这里结下的跨国友谊乃至婚姻,比比皆是……”

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开始一起走访邻居们,捕捉、记录与呈现河滨大楼住户们与共同家园的故事,这些邻居们背景多元,各有各的精彩:有在河滨大楼里住了整整一辈子的姜奶奶,在这里看尽了历史变迁,人生起伏;有被周总理亲切接见过的外国友人的后代Ben,他们家族当年的船只就停靠在不远处的北外滩码头;有来上海发展了7年不曾搬离河滨大楼的香港设计师Julius,哪怕其间不得不更换3个不同套间也不愿意离开这里……最终,叶子乐从中选择了15张有代表性的照片作为此次的个展作品:“看着这些照片,有一种感觉油然而生——如同完成了一段河滨大楼、苏州河畔,甚至是上海的近现代史的拼图。”

 == 记者手记 ==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大楼总共有670多户人家,叶子乐将会继续扩展对有意思的邻居们的拍摄活动,希望可以做成一个系列。“在虹口,在上海,这样有故事的老房子有很多很多,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我有责任去将这些历史见证人的故事拍摄下来,给之后的一代代年轻人去了解。”叶子乐说道。

也正如陈仲伟为这次展览写的序那样,这里居住的人才是大楼的精神内核,每个鲜活的人都是历史的见证人。据悉,他已经搜集了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如书信、明信片、照片、法律/商业类文件、电话号码本、黄页……采访了50多户邻居,正在撰写一本从这栋大楼90年来背后的故事管窥上海近现代史及上海在全球化中地位的书:《河滨大楼:上海国际化及全球网络的注脚》,预计将在2023年上海开埠180周年的时候,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近年来不少影视剧的拍摄以及保护性修缮,河滨大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网红”,很多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拗造型。令人欣慰的是,叶子乐和陈仲伟这两位年轻人以更有人文性、建设性、系统性的方式,为这栋优秀历史建筑打Call。希望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往深里走,往心里走,说好上海故事,传承海派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