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科学家论坛|90后新农人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2021-11-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常鑫/图 

汇聚全球“最强大脑”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11月1日-3日在上海举行。作为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官方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学嘉年华”于11月3日拉开帷幕。90后农业科技达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郑建锋站上了“TED演讲:新农人说新农业”的舞台。

 从改变种地难到因热爱而坚持研究农业 

郑建锋出生在河南周口,那里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市,有着豫东粮仓之称,现在那里的粮食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在郑建锋小的时候,从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还是需要人工,农事操作基本上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劳动强度大不说,生产效率也很低。

种地的收入都满足不了一家人的正常开销,所以郑建锋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争取以后不再务农,然而,让家人意外的是,郑建锋报考大学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农业大学,为什么?郑建锋坦言:当时想着能够去学习现代农业技术,让种地不再那么困难,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大四的时候,在一次实践活动中,郑建锋参与了植物工厂,那里种植的水培蔬菜又大又好,深深吸引了他。“我就和两棵大的生菜拍了一张合照,之后便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读研,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郑建锋已经学农10年,他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从最开始单纯想改变种地难,到现在因热爱而坚持研究农业,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开展设施环控系统开发以及植物工厂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主要围绕叶菜、果菜等等开展设施作物生长和品质调控的研发工作,像在大棚这样的固定设施内进行作物生产的方式,就是设施园艺。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设施园艺技术的发展。”郑建锋介绍说,“2016年的时候,我国的设施园艺面积已经达到了470万公顷,占到全球设施园艺面积85%以上,而我国设施蔬菜面积又占到设施园艺面积77%以上,全国的蔬菜供应总量的40%都是设施蔬菜,可以说设施园艺已经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

 农业也将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设施园艺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高效,追求产量高,品质优。它的商品性好,经济价值高,同时它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也要高。在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一定情况下,通过调控这个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是实现设施园艺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植物生长需要适应的光、温、水肥等等环境,我们主要控制这些环境。”

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联动温室设施,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实现了对各环境要素的完全可控,利用各种立体栽培系统可以实现像蔬菜等作物的稳定,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农业4.0技术。

2003年,基于农业部948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密室植物工厂化技术开始了植物工厂研究的先河,后来郑建锋团队继续在植物工厂的研发环境智能控制系统以及LED光照调控方面进行研究。目前,我国的植物工厂所用的LED光照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大城市如何才能实现能源、水、食物供给的平衡和平等?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食品健康甚至更安全,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我相信全智能化植物工厂将会成为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郑建锋说。

2019年,中国科协将全智能化植物工厂工程技术列为2019重大科研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我们团队也将会继续努力推动植物工厂技术向盈利化方向发展,实现免洗蔬菜的终年稳定供应。”

利用设施园艺最新技术,向北京、上海大型都市菜篮子供应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现在设施环境供应技术正在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我们怎么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实时调整这些环境因子,实际达到最适宜的状态,仍然是需要我们攻克的难题,AI技术有望成为这一技术的有力解决手段。”

AI技术,就是利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进行植株生长状况的监控,再结合温室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通过AI算法模型,综合决策出什么时候灌溉,灌溉量是多少,以及灌溉的EC值是多少,水肥的决策结果可以通过这种精细化的水肥智能调控。“我们实现了果实材料远大于现场管理、具有十几年种植经验的传统种植队,通过时间证明了基于智慧管理技术,可以使设施作物生产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种植经验。”

“未来,随着更多的新技术被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会得到不断地提升。”郑建锋相信未来从事农业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农民也将成为专业化极强的职业,而农业也将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