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减”,复旦教师团队开课“加盟”杨浦中小学课后服务!
2021-11-04 青年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李晓茹给育鹰学校学生上心理辅导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双减”政策落地后,“5+2”模式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成为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大事”。如何用好课后服务的时间、助力“双减”落地?11月3日下午,杨浦区联手复旦大学启动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复旦大学的17个教师团队将深入杨浦区中小学课堂,开设各类课程,为课后服务助力。

复旦教师团队为中小学开发课后服务资源包

“烦人,好不容易学校的作业做完了,结果老妈又给布置了一堆!”“今天跟好朋友吵了一架,心情不好。”“学习目标没有达到,心里紧张、害怕。”对于青春期学生来说,日常学习生活中,此类负面情绪并不少见。遇到这种“不快”时,如何“看见”情绪、“遇见”自己?

11月3日下午,上海市育鹰学校的学生们上了一堂情绪管理辅导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堂课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沈燕霞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李晓茹一同上的。

“闭上眼睛,此刻有些疲倦的你,最先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我想到了前年和爸爸妈妈去越南,看到蓝色的海,黄色的落日,美极了。”“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大海拍击沙滩的声音……”课堂上,李晓茹先让孩子们用眼睛、耳朵去感知各种画面和声音,然后尝试用歌曲、熟悉的旋律等方式把内心的想法、压力表达出来。

这堂《情绪管理的心理艺术:用眼耳鼻舌身去参与生活》,正是复旦大学专业教师团队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研发的首批课程之一。

在发布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尹晨介绍说,此次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聚焦“双减”政策后基础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最突出痛点和难点,通过发挥专业优势,纠正目前中小学成长辅导类课后服务专业人员需求和供给的错配,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其中一大任务,就是研发系列课后服务资源包。将发挥复旦大学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社会学、社会政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及杨浦区教育学院对基础教育的长期系统深入研究优势,共同开发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专业化课程资源包,充分利用“双减”政策为学生发展留出的宝贵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目前,1.0版课后资源服务包已经出炉,17个复旦大学教师团队将深入杨浦中小学,以专业力量支持课后服务。其中,首批4门课程,已经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上海市育鹰学校、杨浦区复旦科技园小学四所基地学校全面推进。

育鹰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沈燕霞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争取打造“复旦-杨浦”模式

根据同步发布的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进程安排,至今年底,将完成首批4门课程建设,完成首批4个实习基地的挂牌和建设;2022年,拓展试点学校,完成10门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包;2023年,完成相关的模式总结,在全区进行推广应用,形成一批标准化的线上服务资源。

此次探索将争取形成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经验,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复旦-杨浦”模式,并提出系统集成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建议。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亚明表示,此次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行动,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学科集群围绕“双减”工作中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开展咨政为民服务的初步成果。项目的研究探索推动了基础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希望为“基础教育学校专业化课后服务力量不足”“学生、家长和社会教育焦虑”这两大难点问题探路破题、引领示范,争取早日形成实质性成果,将“看护2小时”转化为“提质2小时”。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表示,此次通过引借复旦大学专业力量,建设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是杨浦结合区域优势和特点做出的一项有益探索,具有多重价值和重要意义,这种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了上海市的先河。1.0版17个课程资源包涵盖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体验式情绪管理训练、学生社会技能训练等,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启动仪式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为杨浦区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带来了课后服务中的家长教育课程第一课《双减时代,家庭教育怎么做》,杨浦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家长在线观看了直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