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草木之心,翱翔之志——读津渡《草木有心》《我身边的鸟儿》
2021-11-14 生活

育邦

津渡一下子就出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植物的,一本是关于鸟儿的。这并不是一个博物学家的文字,不是植物爱好者的喃喃自白,也不是一个鸟类观察家的鸟情笔记。即便它们拥有对植物与飞鸟精确而专业的描写和叙述,但我以为,这两本书是关乎作者灵性的、关乎人与自然最为隐秘联系的低语,是生命自性勃发、御风飞翔的真实呈现。

这些文章看似有意为之,却又是无意为之。我想,作者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在乎的是“得之心”而寓于斯。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石涛和尚说,搜尽奇峰打草稿,那是有意为之,为艺术创作的瞬间呈现作了充分的准备。作者历经千山万水,观察飞鸟与植物,与它们做朋友,跟它们对话,而对于写作的时刻,他又是苛求的,他希冀缘分给予他书写的动力。他说:“我见过那么多植物和飞鸟,写下的确乎不多。缘分真正到了,仔细了解,好像彼此能观照到对方内心,自然也就会动笔写下来。”正像佛家所云,与有缘矣,心相印证,遂有感应。

通读这两本共30万字的书,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写作它们并非一时一日之功,不像很多职业化的写作者会在几个月或者一两年间一气呵成或连续作战而成,而是断断续续的,贯穿了作者20年左右的光阴。雨过天晴,万物如洗,而这些文字亦如雨后草木,蓬勃葳蕤,刊落世间无数繁华。这些文字在漫长的时光溪流中被冲刷,被洗涤,沉淀下来,才呈现出今天这般洁净、透明、纯粹的面目,散发着自然天成的气息。它们是寂寞的生命磨斫过的晶体,并不奢华,字字却携带着人性的尊严和高贵的气质。

他翻越多少人间的山川,笔下便走出多少山河故人的面影和令人逼视的尘埃。

他走过多少人世的丘壑,于是心中便自然生出这些许曲折动人的丘壑与生活的烟霞。

他的文字从容阔绰,意蕴高雅旷达,却又处处透露出人间烟火的消息。这些文字是自由率性的, 不拘于长短、不囿于繁简,动情处如策马扬鞭,汪洋恣肆,一发而不可收拾;静谧处冷静节制,点到为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写下《草木有心》,“因眼前的一草一木联想起过往的岁月,我独自怀念的那一份幽香”, 他通过草紫、马齿苋、构树、苦楝、香椿、柏树、枣树、柞刺树、皂荚树、柿子树重返那清贫而又充满温情的童年城堡,瞻仰桑梓的虔诚姿态。一草一木都涵括了无尽的生命旨趣,深深烙下作者的生命印记。那里有祖母的疼爱、母亲的美食、父亲的教导、兄弟的欢颜、乡亲的质朴。植物本身是物质性,但于作者而言更是精神性的、赋予人性光芒的,在他成长的艰辛岁月里,领悟了来自植物的教诲:“植物赐予我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滋养,我是从结识植物开始,才慢慢体味到生命,以及生命的循环往复,接受世事无常和人生的苦辣酸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对于人世的深切体悟,对于世界的敏锐感知,作者以落叶为笺,蘸朝露而挥毫。其文字风流,扑面而来的气韵,叫人心怀感念,叫人顿悟澄澈。结香、木芙蓉、十大功劳、荸荠、蜀葵、虎皮兰、风信子、朴树、白玉兰、肾蕨……无不向我们展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动人奥秘。

津渡写植物,不喜科普,不掉书袋,他的文字是活泼的,是流动的,他所重者乃是物之内在的活力,在于生活的趣味、人生的况味与生命的直觉。植物,不仅仅是被观之物,更是其存在的世界,相与优游,共成一体。

作者写下《我身边的鸟儿》,他观鸟,沉迷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当有熟人走过来,问他呆呆站在树下干什么时,他只是笑而不答,他坚守着那份孩童般的美丽秘密:“我不能告诉他,秘密就在我们的头顶:那里有一对冕柳莺,在合欢树巨大的顶冠下,欢快地跳着探戈,足足已有半个小时。树冠如此之高,它们的身躯又如此之小,仿佛世界上最轻盈的两片树叶,跳着世界上最美好的舞蹈。”

作者是一名诗人。若干年前,我曾经为他关于鸟儿的文字写下一段读后感:我相信津渡的前世或者来生必定是一只鸟,因为我和约翰·巴勒斯一样相信,鸟儿是诗人的原型和导师。诗意栖居的地方不仅有坚实的大地,还有辽远的天空。诗人振翅高飞,鸟儿迎风歌唱……是的,在鸟的光阴里,他梳理着自己的羽翼。

飞翔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修道院纪事》中那只“大鸟”至今还盘旋在我的脑中,洛伦索神父的“大鸟”是人类自由意志的象征。我们至今对于“大鸟”腾空的动力系统仍感惊奇:乙醚、琥珀和意志之间的吸引力,意志正是每个人体内的一小股密云,布里蒙达收集的意志达到两千个时,就能把洛伦索神父的机器推到空中。萨拉马戈和津渡都一样痴迷于鸟儿飞翔的姿态。有时,我不禁想象萨拉马戈或津渡俯伏在洛伦索神父制造的“大鸟”上,飞离尘世,飞向遥远的太空。也许可以说,《我身边的鸟儿》是人类自由意志的沉默镜像。

在穿越沼泽地之时,那匍匐在大地海岬边的壮汉,他那豁达的心脏正与阔大的天地一起搏动。日暮人已远,悠然天地间。他热爱喧嚣,却走向孤独。津渡在日常中获取“会心处”,正如《世说新语》所云:“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闲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他的文字是物我相忘、天人合一的美学。在山隅之间,静谧的灵魂洁净舒展,如同鸟儿一样,与山川草木对视、交谈……自始至终,作者以一颗谦卑之心与万物对话,以草木之心展翱翔之志,观照自己的内心,书写自己的内心,从而有了这两本让我们敬重与珍视的书。

(育邦,著有小说集《再见,甲壳虫》《少年游》,文学随笔集《潜行者》《附庸风雅》《从乔伊斯到马尔克斯》,诗集《体内的战争》《忆故人》《伐桐》等,诗歌入选《大学语文》《新华文摘》及《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等。为当代中国70后代表诗人之一。)

育邦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