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浪漫又硬核的星月神话!上海高校首个天文台落成
2021-11-14 青年

“光启”拍到的木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浩瀚星空,无限密码,仰望思索,探寻奥秘。上海交通大学“光启”天文台近日正式启用,成为上海高校首个天文台。教学、科普和科研,是天文台启用后少不了的职能。疫情后天文台将面向公众开放。

上海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光启”天文台近日在闵行校区理科群楼5号楼8楼天台启用。校长林忠钦介绍,交大天文学科从上世纪90年代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今天以星系宇宙学研究闻名。“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之际,上海交大作为基础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要为倡导全社会参与科学普及事业,厚植创新发展沃土贡献力量。”他希望天文台的建成能助力学校培养人才和发展特色教学。

天文台命名为“光启”,有着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在纪念我国明代天文先驱徐光启的同时,希望激励交大学子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光启天文台配备一个直径4米的全天域圆顶,内置一台米德施密特卡塞格林式望远镜,口径为40公分,焦比为f/8。望远镜搭配派拉蒙ME II高精度赤道仪,可对观测目标进行长时间跟踪观测。

此外,望远镜还配备多组目镜、数码相机、专业级CCD成像系统和多色滤光片以及彩色深空滤镜套装等终端设备,可以对各类天体进行成像观测,如月亮、行星、星云、星团、星系以及变星等。后续,天文台还将添置光谱仪,以实现对亮星的光谱观测。

土星

“天文台里有小望远镜,可以把指向定在流星雨出现的方向。通过不间断的跟踪观测,可以看到流星雨,并拍下照片!”对于备受期待的能否在这个天文台看到浪漫又硬核的星月神话、流星雨,交大天文系刘成则老师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光启”天文台将集育人、科普功能于一身,助力物理、天文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为校内外天文科普活动提供服务。启用之后,将围绕光启天文台这个平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为教学实践、科学普及打开一扇重要窗口,成为全校师生科学文化素养培育与提升的一方沃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