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了世界,但诗歌永恒
2021-12-1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我要说诗歌是有用的,对我们诗人本身是有用的,我们通过写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们对这个世界表达我们的看法,我们追求我们认为是永恒的美、真理、真情。”上海作协副主席、诗人赵丽宏说。作为2021年上海国际诗歌节的重要组成,“诗,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外诗人论坛日前举行。诗人们表达了在多变的世界面前,他们所应该体现的态度。

诗人杨克说,这次对新冠疫情对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认识的好几个国外诗人都得了新冠。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年纪比较大,得了新冠去世了。英国诗人马斯洛夫去年年初还发邮件来问候杨克,询问中国的疫情怎么样,后来他自己得了新冠。杨克诗集阿拉文版的翻译米拉得了两次新冠。杨克觉得,疫情加重了诗人对世界不确定性的认识,所以他写了一首诗叫《下一秒钟也许猝不及防》。但是诗人是应该给人希望的,在诗中他也写了“天总会亮起来的”这样的话。

在诗人欧阳江河看来,疫情以这样的方式把人类的生活加以搅扰,加以区隔,给人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但是诗歌的力量,诗歌的启示,诗歌的功能,就在于无论人类遇到怎样一种情况,怎样一种变化、突变,诗歌永远能以一种万古不变的方式,灵魂心灵的方式,把人类联结在一起,环绕在一起。“我们只要坐下来,读诗,我们就感到人类无论怎么变,我们都有万古不变的陪伴、环绕、声音。”

诗人、编辑刘向东发现一个现象,疫情之中,很多诗人的诗写得比以前好了。“我非常感动有十万多人在写诗,并且写的非常好,过去写的不好,疫情之后忽然写的好。为什么?因为他在相对压抑的状态当中,他的精神在寻找窗口,他的灵魂在寻求自由,写得好了。”

今年的上海国际诗歌节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多次延期,最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得以举办。这也让赵丽宏重新审视的诗歌的力量。“这个世界是多变的,有些事情我们想象不到,但是多变的世界也有不变的东西,也有永恒的东西,我们诗人,我们在追求的一些东西就是永恒。”

新出版的《上海文学》第六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也同时首发。特刊中收录了众多国际著名诗人的作品,包括马加里托·奎亚尔(墨西哥)、比尔·沃拉克(美国)、丹妮埃拉·安东诺弗斯卡-特拉季科弗斯卡(北马其顿共和国)、多里特·韦斯曼(以色列),以及中国诗人杨克、欧阳江河、刘向东、胡弦、杨绣丽、缎轻轻、何言宏等人的诗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