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念悬疑三部曲《心迷宫》上新,能否再创爆款神话?
2021-12-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悬疑舞台剧《心迷宫》将在12月18日首演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可是一周前剧组却把整个舞台搬进了另一座剧院。《心迷宫》在宛平剧场里平地建起一栋高约12米、带有转台的贵州吊脚楼。

具知情人士透露,整个舞台布景重约9000斤,每次搭建需损耗8678根钢钉。所有舞台装置共租用了14辆7.6米厢式货车运送。日前,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前往剧场提前探班,光看到舞台的阵仗,也让人对何念导演能否再创悬疑爆款充满了期待。

 ◆ 酷炫!9000斤舞台搭起12米吊脚楼 ◆ 

探班现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舞台监督王祺给记者详细解读了舞台装置的构造。这个高达12米的贵州吊脚楼,以干阑式木架结构吊脚楼为主要建筑,运用中国古建筑的立柱和梁架结构增加支撑点,减轻布景重量,帮助转台的运作。同时通过穿、插、堆、叠的方式构建多重空间,设计了一个层次丰富多变的村寨结构。

整栋吊脚楼共有七个不同的空间,以建筑中心区域的回字形楼梯连接,演员通过楼梯穿梭于不同房间演绎不同的故事,环环相扣。舞美组在制作布景时尽可能接近真实肌理,木梁、石板、瓦片等都还原真实效果,打造细腻的质感。使主建筑物的视觉得到丰富扩展,将人性的“恶”从中心蔓延至整个舞台。

《心迷宫》将实景与实拍结合,融合戏剧场景与影像蒙太奇,在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之间切换自如,场景快速连贯、反复循环。《心迷宫》大量增强了影像语言的层次关系和镜头画面的逻辑关系,设置了不同角度的视频体现媒介。

从老旧的电视机到当代的剧场投影、从平面到立体,更首次尝试水下拍摄和航拍。多元视角增加舞台线索的铺陈。在多方位的视频语言下,通过放大、夸张、变形、迭代等拍摄手段,寻求强烈、有力量的视觉传达力。

多层次的虚实影像与表演糅合,拓展了剧场模式中影像视觉效果的极致可能。《心迷宫》表达了一种逻辑上的错位感,一件事触发另一件,不同的角度所得答案可能完全相悖。就此,观众接受到,甚至可以选择接受自己认为的视觉画面,得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 深井!创新语汇剖析人性中的恶 ◆ 

除了首次尝试水下拍摄和航拍,此次该剧还特制“村民目击位”,在舞台左侧独立建造了一栋2层的小楼。通知观众在安福路武康路口集合,由外场演员带领观众从密道走上舞台入座。

“村民目击位”位于小楼的二层,二层的地板运用透明有机玻璃和铁网搭建,“村民”可以透过铁网窥视一楼发生的剧情。舞台选用了昏黄的钨丝灯泡模拟出老旧乡镇的颓废与挣扎。通过不同色温的灯光装置结合舞台道具,勾勒剧中人物内心的纠结与复杂。

执导该剧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金牌导演何念表示,小说原著具有很好的原著质感,这一次悬疑创作的维度要比《深渊》更大一些。定位为悬疑加上惊悚,同时也寓意反讽。“在这部戏里,我们用父子情串起了这个村子里的每一家人,这部戏最终探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与恶之间的距离。也许,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恶距离遥远,但是刹那间的邪念,也许就让你与恶只是一步之遥。”

而通过吊脚楼以及贵州方言来呈现悬疑剧的质感,何念认为,我们跟设计师探讨了很多种版本方案,还是觉得山区背景更符合这部戏的气质,更利于为剧情服务。“我们希望一半是舞台剧,一半是电影的呈现方式,用影像的比重加深烘托剧情氛围,同时借此我们还希望和观众一起探讨影像和戏剧的边界,营造剧场感,增加实拍来递增剧场语言,带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

而“村民视角”的观众观赏位,增加一些浸入式的观剧体验,演员就在“村民”身边完成表演。多个影像拍摄视角,增加剧情的多个线索伏笔,很多新尝试都会在《心迷宫》中创新呈现,就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信息量给观众,创造观剧的更多层次和节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