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故土百年后,两尊明代陶俑回归中国,入藏上海博物馆
2021-12-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国家文物局今天主办文物捐赠入藏仪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捐赠给中国的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同时在上博开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美国加州居民苏珊娜女士希将两尊陶俑送还给中国人民,国家文物局协调联动我驻美大使馆、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和上海市有关方面,共同促成文物顺利回归祖国。苏珊娜女士将陶俑送归故土的义举,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崇高品格,展现了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彰显了文物自身所蕴含的“艺术的真正价值”,也表达了各国人民携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心愿。

文物捐赠人苏珊娜女士作了视频发言。她表示,非常荣幸将这两件陶俑归还给中国人民。两件陶俑的离散,见证了百年历史,启迪人们要与人友善、彼此尊重、彼此帮助。她敬仰中国的优美文化和艺术成就,决定将其送归故土,返还给中国人民。两件陶俑回归故里,不是通过金钱或政治的手段,而是因为爱的力量和对中国人民的尊重。

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周茂义介绍,今年4月,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收到苏珊娜女士的邮政快递,内有两尊彩色立俑及一封信件,信件讲述了其家族与这两尊陶俑的渊源,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中国政府将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送还给中国人民。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开展文物鉴定等相关工作,经大量调查、分析,初步判断这两尊陶俑确为我国文物,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套明代彩色釉陶仪为相似。9月,国家文物局尊重苏珊娜女士意愿,指定上海博物馆作为两尊陶俑的受赠入藏单位。12月2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上海博物馆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确认两尊陶俑明代陪葬明器,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收藏价值,确定为三级文物。两件文物与上海博物馆所藏一套66件明代陶俑的胎质、表面施加的低温铅釉相同,造型及制作风格极为相似,特别是与其中7件尖帽立俑一致,应为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作品。

苏珊娜女士的祖父约翰·赫伯特·韦特20世纪初在中国行医,获得两尊陶俑,带回美国,后交苏珊娜女士继承。1983年,为庆祝上海与旧金山缔结姐妹城市,上海博物馆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上海博物馆珍藏——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苏珊娜女士发现参展的一套仪仗队俑与其所藏陶俑极为相似。上海博物馆随展负责人告知,陶俑应出自中国被盗贵族墓葬。苏珊娜女士素爱中国古代科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怀有钦佩之情,此后近40年来,始终期待以合适的方式将文物送还给中国人民。

上海博物馆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精心筹备“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将两尊受赠陶俑与当年在旧金山展览的馆藏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共同展出,再谱佳话。展览展出文物共68件,展期一个月。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线参加仪式。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外事办公室、上海博物馆相关负责同志现场出席仪式并参观展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