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笔记”覆盖33门课程,快来膜拜这位转专业“逆袭”的95后医学生
2021-12-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聂阳阳/文 受访者/图、视频  

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流传了这样一套学习“秘籍”,被称为“汪洋出品”,覆盖了医学院33门课程,成为了同学们人手必备的参考资料。这份“秘籍”就出自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汪洋之手。

 ◆ 4年积累做成“宝藏笔记” ◆ 

打开这份被大方分享的学习“秘籍”,简直是干货满满。深入浅出的知识点分析、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低年级同学们中,几乎人人传阅,同学们都对这本笔记赞不绝口。

“‘汪洋出品’这份资料将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知识全部归纳到文档上,无论是在预习、课堂听讲还是课后复习时都十分实用。个人感觉这份资料最大的亮点在‘逻辑’,将零碎的医学知识点全部联系在了一起,让我在学习的时候能很高效且轻松地把知识给记住。同时,这系列排版非常整洁,文字也简洁易懂,各个版块划分也非常合理,让阅读者赏心悦目。”这是一位同学对“秘籍”的使用感受。有同学表示,这位超强学霸学长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各科学习经验,像在复习药理学考试期间,几乎是同学们人手必备的参考资料。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宝藏笔记”其实并非一蹴而就。自2017年汪洋进入医学院学习起,他就有了记笔记的好习惯。上课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课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做好分析,并整理成word文档存档。遇到“疑难杂症”时,他也会及时和同学们讨论,并联系老师解答,然后再记录再笔记中。

“这样可以将每个知识点‘吃透’,记录在电子文档里,也不容易忘记,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就这样经年累月地积累下来,如今他的笔记已经整理覆盖了33门课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辅导员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将笔记线上共享给更多同学们。

这样的分享也让同学们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学长在繁忙的课程之余,可以把每门课程的要点和难点用这样的方式展示下来,更难得的是愿意分享出来,对于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我梳理与总结的方面有很多的启发。感谢学长。”一位同济学子这样表示。

 ◆ 良好习惯让他成功“逆袭” ◆ 

同学们心中的“汪牛”学长,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两次获国家奖学金,获同济大学本科生“学术之星”“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4项。

有意思的是,履历漂亮的汪洋曾经也并不出众。他说,正是因为养成了整理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他才实现了“逆袭”——成绩从班级中游直线上升,2018-2019学年第一个学期,他获得了5.0满绩点的好成绩,接下来的学习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中四个学期平均绩点4.87。

“我就是喜欢医学,做一名好医生是我最大的梦想,热爱是最好的动力吧。”2016年,汪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同济大学,入学后,他心中对医学的热爱不断萌芽,经常选修医学院的相关课程,每次听到老师们讲解医学知识他都“如痴如醉”,“想学医”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2017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转入医学院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医学殿堂。

学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汪洋深知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他始终将学业放在大学生活的首位,尽管医学课程较为繁重,但他从未轻言放弃,每一次的课堂研讨、自我展示,他都当作最后一次全力以赴。

2018年暑假,汪洋参加了在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开展的卓越医学生职涯发展夏令营活动,认识了一批“全能”的师兄师姐们。每次听到前辈们讲述着科研成果,各种有趣的实验都让他“眼花缭乱”,原来医学的世界如此开阔。

夏令营结束后,在师长们的指导下,他恪守“把病人放在首位”的信念,付出的汗水也带来了成果——他们成功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肺部穿刺导航模板,这款设计集合医工结合的优势,主要使用断层三维重建和3D打印技术的方式,有助于辅助医生快速、精准地完成肺部穿刺操作,减轻病人的痛楚。

 ◆ 科研临床两手都要“硬” ◆ 

汪洋明白,要做一名好医生,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必须要有独立自主的科研思维。他也将课外时间投入到科研科创,力求在实验室中找到更多的疾病证据及治疗方法,争做一名具备科研能力的临床工作者。

正是这份不懈努力和追求卓越的初心,汪洋在大学生科研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赛事中逐渐崭露头角,多次作为主力队员代表学校参加国内高水平创新创业比赛。他以共同发明人申请专利6项,所在的团队连续获得诸多奖项: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第十八届“明日科技之星”科技创新作品竞赛上海市一等奖等。

三年的科研训练汪洋迅速成长。他从学习阅读文献到培养科研思维,一步一步走近科研的世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论文。如今,汪洋已经进入了大五实习阶段,在医院工作时,无论遇到患者收治入院,还是询问患者病情,或是帮助患者拆线换药等,他总是献出最大的热情。虽然只是不起眼的“琐碎”工作,他的努力也获得了带教老师和患者们的认可,目前所有轮转科室的出科考核都是优秀。

23岁的汪洋如今已顺利保送直博,将继续在同济谱写医学青春,他说,自己将聚焦肺癌精准诊疗,未来要做一名脚踏实地的中国医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聂阳阳/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