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初心育新人!“时代楷模”吴蓉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她是“红色初心”的播种者、情感教育的倡导者、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者、智慧校园的先行者。她是学生眼中的“云朵妈妈”,家长眼中的“秒回老师”,同事眼中的“铁人校长”。她,就是“时代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12月17日下午,“时代楷模”吴蓉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吴蓉瑾、姚晓红、杨宇、贺春秋、何羽艳、陆梓华6位报告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吴蓉瑾扎根基础教育事业的动人故事。
信念不移 16年坚持播种红色初心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黄浦区作为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国歌唱响地,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鲜活的党史学习教材。如何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成育人动能,以红色底蕴滋养青少年的红色基因,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吴蓉瑾探索的时间与她担任校长的时间一样长。
16年前,吴蓉瑾创立了上海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志愿服务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讲解场次达到近千场,服务的对象达几万人次。
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说,今天,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这些平均年龄10岁的“红领巾”常常被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围拢起来,一场讲解结束,掌声不断,尤其是受到同龄小观众的认可,成为了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火种的重要力量。近几年,“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也已经作为卢湾一中心小学一门课程覆盖全年级来实施。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兼周公馆管理部主任杨宇至今记得,2006年的暑假,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小志愿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最小的只有八九岁,有模有样地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里为观众们讲述一大的历史。
杨宇说,一大会址的修缮原则是“修旧如旧”,大暑天里,在没有空调、甚至没有电风扇的环境中讲述建党故事的孩子们,用不了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孩子叫苦,15个孩子轮番讲述,在赢得观众一次次掌声后,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望向会址里的小天井。“天井里站着一位老师,始终对孩子们投以赞许的目光,这位老师,就是吴蓉瑾校长。”
以“红喇叭”为开端,吴蓉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她努力实践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红喇叭”小讲解员的培养奠定情感基础,也形成了一批具有红色基因的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至今,还常有人问吴蓉瑾,16年前为什么会想到带孩子们去中共一大纪念馆做小小讲解员?孩子们弄得懂、讲得清吗?“在我心中,一直坚定着这样的信念:教育是铸魂立根的事业,只有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红色的种子,他们才能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吴蓉瑾说,翻看着十几年前带学生做的那份已经泛黄的调查报告,就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多么希望有儿童版讲解稿。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孩子们能听懂,更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信仰的传承人。而打开这扇心门的钥匙,要靠教育工作者去寻找。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育人不倦 情感教育守护万千童心
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的根本是人。吴蓉瑾追寻教育初心,在全国率先提出“教有真情,育无止境”教育理念,通过开展情感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健康人格。
2004年开始,吴蓉瑾每周都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坚持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她和老师们一起完成了2本研究专著和几千篇案例,帮助青年教师学习、设计相关课程,开发的情感教育课程成为区域共享课程,惠及学生10万人次。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贺春秋看来,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吴蓉瑾,那应该是:充满情感。“她是我校第一位执教情感教育课的老师,十几年来,我亲历了吴老师带领着团队,筛选打磨数百节经典情感教育课,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习惯了每周一节情感教育专题课,十五到二十分钟,从解决孩子的情绪困扰,提供情感表达的机会起步,到引导孩子爱自己,爱他人,拥有家国情怀。”
贺春秋说,十几年来,她深深地感受、理解了,“情感教育”远不只是一门课程,它早已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办学的核心理念,成为学校每一项举措、每一次活动的底色。
让贺春秋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冬天,学校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校园义卖会。因为吴蓉瑾当时执教的二年级,一个名叫萱萱的女孩得了重病。消息传开,短短几天,师生和家长便捐款近7万元,孩子们还用萱萱的画设计了新年挂历,为她筹款。
因为病重,萱萱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萱萱的离开,给孩子们留下的不仅是悲伤——在那节情感教育课上,吴蓉瑾读了萱萱的作文:“秋天来了,小雨点看见小树叶一天天枯萎下去,心里很难过,每天都在哭,小树叶用最后的力气安慰小雨点说,你不用担心,明年我会再回来的!”她告诉孩子们,虽然萱萱的座位空了,但她的坚强、善良会一直被大家惦念。
17年来,吴蓉瑾每周都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至今也已开设了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她还与学生们做了一个约定,他们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分享给她,可长可短,老师不给评分只做评语。“我把这些情感交流的文字叫作‘晴雨表’,不管他们写了什么,都能在我这得到回应。”
吴蓉瑾说,办一所有爱的学校、做一名仁爱的教师,是她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校长的初心。“对于这些幼小的心灵来说,人格与情感的健全是他们成长路上重要的必修课。”
今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吴蓉瑾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此次报告会上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开展向“时代楷模”吴蓉瑾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据悉,报告会实况将在网络平台展播,并配送至全市大、中、小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进一步营造学习时代楷模、争做时代先锋的浓厚氛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