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从“新农人”到“兴农人”,90后小伙对土地爱得深沉
2021-12-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1992年出生的尤杰,自去年11月份从浦东的公司辞职后,“一个猛子”扎到了金山区的下坊村,开始了种植小型黄瓤西瓜的务农生涯。前不久,他又开始试种“上师大19号”水稻,并已完成收割,亩产1300斤。此时的尤杰,已从“新农人”转型成了“兴农人”。

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

开启人生第一次水稻试种

再次见到尤杰,他模样未改。今年夏天,记者采访他时,这片土地上刚结出圆溜溜的西瓜。那时的他,就抱有一颗“要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初心。

和种植西瓜一样,工科生的尤杰并不会种植水稻,一开始只能一边向周边有种植水稻经验的大农户求助,一边自己慢慢摸索。每天早上5点钟,尤杰会准时起床出门,直到下午6点钟才回家。“累是肯定的,没有付出哪有收获。”尤杰说,“这些农户性格热情、纯朴,有什么经验都会相互分享借鉴,甚至连种植秘方也不例外。”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助力实现了土地管理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据尤杰介绍,平时的工作,如打农药、收割和处理桔梗都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完成。地里需要用一台小型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只要给它设定好路径程序,2个多小时就能完成150亩水稻的农药喷洒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节省人力,特别是在高温的夏季。”尤杰告诉记者,“无人机喷洒农药时,磨料比较均匀,喷在水稻表面而不会渗透到土地里,更绿色、更安全。”

通过科技实现自动化

种植水稻带动乡村振兴

以前人工的水稻收割方式中,焚烧桔梗对环境有着不小影响,但尤杰有个打捆机,不仅可以自动打包,还可以把桔梗直接还田,当做下一次的肥料。他试种的“上师大19号水稻”产出的稻米,不仅香软,有弹性,而且米粒晶莹剔透,是目前外观品质最好的长粒型香软米硬稻。农民们可以选择自己卖,也可以选择进粮管所。

靠种植水稻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呢?尤杰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他的实力还比较有限,但还是可以通过农创模式,即雇佣方式,促进周边村民的就业。前段时间,水稻收割完成后,尤杰还和这些村民们一起包装大米,而产品的包装形象则是尤杰的妻子熬夜策划的,大方又美观。“这种新米,无论是卖相还是口碑,都很不错!”尤杰自豪地说。

90后年轻农耕人执笔

共同描绘生态绿色空间蓝图

下坊村今年新注册了一个合作社,乡村振兴的担子,由以前的老一辈逐渐转给了青年人。下坊村党总支部委员徐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还开展了许多业务培训,比如‘神农口袋’等活动。”

为了让90后的青年人们能够快速上手,在田地里做好水稻培育,下坊村特地开展了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训和专业生产型高素质农民培训。按照稻田杂草化除、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治、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水稻拔节孕穗期病虫防治、台风暴雨灾后水稻水浆管理,以及水稻后期病虫发生这几大类,为90后农耕人提供了全面的培训。

尤杰认为:“今年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希望以后政策会越来越灵活,让乡村真正的美起来、亮起来。”徐冰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青年人加入农业种植的行业,帮助下坊村更多的村民实现乡村振兴,一同描绘下坊村高水平生态绿色空间的蓝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