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改革进行时|虹口共青团聚集“三进”青年,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作为上海最早开埠的地区之一,虹口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一直以来,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着物业服务质价不符、业委会运转不畅、社会工作力量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面对这些老问题,最佳选择就是引入具备新治理理念、掌握新治理手段的青年群体,他们最富活力、创造力,是数字化时代的“土著”,能够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注入新生力量。
借着县域改革的契机,虹口团区委紧紧依靠党建引领,打造以青年“三进”(进物业、进业委会、进小区)为代表的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品牌,探索青年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助力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青年进物业、业委会,让社区焕发新活力
虹口的永乐坊小区最近来了一位90后“虹管家”郑睿昕。
永乐坊建造于1931年,曾被列入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如今已经有90岁高龄了。曾经的“他”内部基础设施薄弱,保安、保洁、保绿等全由居委会及居民志愿者承接托底,居民生活诸多不便。在虹房集团佳灵杰物业青年团队进驻后,郑睿昕和小伙伴们对小区环境进行了微提升和小改造,翻新了主干道的花坛,规划了非机动车停车位,增加了居民休闲椅,增添了阳光晾晒点等。“为了实现长效管理、可持续性服务,我们几名青年还在永乐坊内推出了秩序管家和环境管家的新岗位,共同协助我们治理小区。”郑睿昕说。
如果说青年进物业是“一进”的话,在虹口共青团的助力下,不少青年进入业委会,提出社区治理新思路,是为“二进”。
凯虹家园小区居民口中有位“网红”、85后业委会主任、上海市“十大社区达人”杨镜仟。原来,杨镜仟居住的小区主通道狭窄,停车也很困难。老本行做设计的他进入业委会后,反复琢磨研究,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既不破坏绿化,又方便停车的方案,不仅畅通了消防通道,还顺便增加了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场地。通过这次实践,他还发表了一篇关于研究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问题治理对策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有相同困扰的小区。
除了像小杨这样的青年通过选举程序进入业委会,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还在全市首创了让青年人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这一做法。
凉五小区业委会执行秘书孙雁表示,业委会工作专业性很强,青年社工熟悉业委会运作和物业管理,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也很乐意跟年轻人说说话。“因此,在街道党团组织的号召下,像我这样的小青年,就通过执行秘书的形式,一起协助业委会做好换届选举、物业选续聘、加装电梯、社区微更新等工作,这样业委会的运转更有序了。现在,我所在的街道已经实现了业委会执行秘书的全覆盖,小区微治理更加精细有效了,社区面貌更加青春向上了。”
引领各路青年进小区,发挥青春力量
“三进”的最后“一进”是青年进小区。在江湾镇街道蔷薇里小区的彩虹湾公租房里,就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30岁不到的青年,自发成立了“彩虹桥”青年议事会。
如今,小区385户居民中,已经有68名党员、43名团员加入到议事会中,他们大多都是驻区单位、重点企业的来沪青年人才。大家群策群力推出了议事会自治制度,同时还开设了彩虹系列五大兴趣小组,不仅拉近了邻里关系,也架起了租户和社区之间的桥梁。
据统计,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虹口青年业委会委员、物业青年骨干人数相较于2019年年底都实现了翻倍增长;虹口1700余名机关青年干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8所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纷纷下沉社区,协助参与社区事务。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累计参与解决社区问题达2000余件。
“可以说,青年‘三进’工作既实现了以青春力量优化社区治理,也以社会参与形式培育着青年群体。”虹口团区委书记梁丽娜介绍说,近年来,团区委努力推动区委为青年“三进”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且推动该工作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区属团组织年度考核、物业服务企业达标考核奖励中的重要内容,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还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着力推动4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鼓励与社区治理相关的专业领域青年以执行秘书、顾问、志愿者等兼职身份参与业委会工作,稳步探索物业公司与居委会成员,业委会委员与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的工作机制。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广泛动员各界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虹口团区委基层部负责人白睿琬告诉记者,一是以多样化的组织形态吸纳青年。完善物业青年联谊会、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青年建功联盟等由共青团主导的新型组织形态,分层分类吸纳行业青年。“青春顾问团”吸引了辖区内工程、物业、电力、电梯维保、法律等领域57名青年专家提供专业支撑。二是以便捷的参与渠道吸附青年。以机关青年干部、大学生到社区报到为抓手,动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三是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青年。策划开展青年“三进”走进系列活动,每月由一家街道团工委轮值牵头,围绕本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品牌项目,引领“三进”青年开展实地参观、交流互访、总结宣传,进一步取长补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