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9份课题,掀起“科创旋风”
2021-12-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见习记者 郭容/图 

鱼的记忆真的只有七秒吗?

怎么可以帮助盲人过马路?

用无人机可以测量地球的半径吗?

……

这些富有童趣的问题

都是由一群少先队员在生活中提出的

在2021年“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

暨第十九届上海少年科学院

“小院士”评选活动的终评现场

他们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思考

通过原理介绍、实物演示等方式

向评委们展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作品

12月25日下午,2021年“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十九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终评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四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陈凯先和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等专业人士担任评委,最终共评选出10位第十九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是发明,也是一份“暖心礼物” 

现场的创意五花八门,既能看到红领巾们的奇思妙想,也能看到这些孩子的暖心善意。来自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高欣聏为同校的残障同学设计了一款智能头控轮椅。“那位同学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一种很难逆转的罕见病。他只有手肘前部和手指可以动,曾被判定活不过3岁,如今他已二年级了。” 高欣聏说,当戴上这顶帽子后,用头部动作就能控制轮椅的行动。在现场,她带着这顶特殊的帽子,向大家演示了一番。

谁也不能掉队,这是她朴素又单纯的想法。“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制作头控轮椅。这样能够大大方便那些手脚不便、高位截瘫的老人和残疾人,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虽然这还只是一个雏形,但等它真正成为一个合格安全的作品后,我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那位同学。” 高欣聏说道。

好的课题离不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来自上海市长宁区愚一小学向红分校吴忧的课题来自于生日礼物——蚂蚁工坊。工坊里有1只蚁后和5只工蚁。她看着5只工蚁忙忙碌碌,就想给它们增加一些帮手,结果好心办坏事,新来的帮手不仅没有帮忙,还打成两败俱伤……伤心之余,她在想:在野外环境下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而打架我能理解,但在有充足食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打架,这种情况能不能避免呢?

吴忧说,作为人类的自己并不懂蚂蚁的语言,不能告诉它们:“你们别打了,有很多食物可以吃!”于是,她就想尝试进行更多的观察和实验,掌握蚂蚁们交流的“语言”,在人工伺养的环境下,制造出“和平”的信号,期待它们能在信号的指引下像一家人那样和平相处。

 从西瓜霜喷雾剂“喷出来”的课题 

为什么西瓜霜喷剂朝上喷出,但不能朝下喷出?来自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诸思辰拆开了喷雾剂,透过喷管,他“看到”了一个新发明。

“我和爸爸以‘西瓜霜喷不出来’为关键词,居然搜索出来277万条记录。原来这么多人都遇到同样问题!”他在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能够任意方向连续喷涂的西瓜霜粉剂喷瓶,可以方便地把粉剂喷涂到口腔的任何位置?经过不断改进,他发明了任意方向连续喷涂的三通式西瓜霜粉剂喷瓶。

发明虽小,但从灵感初现到最后的成果诞生,他花了两年的时间。用面粉充当实验粉末,再用塑料调味瓶,他的喷瓶经历了1.0软管版、2.0折叠版、3.0双孔版到最后三通式的4.0版。

这个课题既是这位五年级小学生的“灵机一动”,也是“厚积薄发”。诸思辰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创意笔记本”,每当有了新的创意,就会记在上面,“我还设计过一个方便儿童通过的地铁闸机。”因为过闸机时经常被打到头,他就想能不能在方便成人使用的同时,提高闸机高度?为此,诸思辰还增加了红外线装置,可以用来检测逃票。谈到未来的目标,诸思辰说:“我以后想发明一些东西,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来自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的杨凯翔今年是第二年参赛。去年,他带来的发明是防疫面罩。今年,他带来了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时应用的人工呼吸辅助装置,“我未来想成为一名医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工呼吸的场景,但是人工呼吸可能带来疾病的交叉感染等问题。” 于是,他发明了人工呼吸辅助装置。“现场的评委老师还给它提了很多建议,这都是我未来改进的目标。”杨凯翔说道。

 3109份课题引发科创热潮 

经过评选,吴增阳等10位参赛选手荣获第十九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2021年“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十九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由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主办,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四家单位联合承办,分设创造发明、自然生态、工业设计、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其他共六个比赛类别。活动于今年9月启动,共收到全市16个区900余所学校申报的3109份课题。各承办单位在暑期开展了10余场主题孵化辅导活动,邀请专家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在线上为选手提供满满干货。此外,组委会还开展了暑期辅导交流活动,专家与选手面对面,通过专家坐堂的形式,帮助选手进一步了解科创、完善课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见习记者 郭容/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