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项目之参赛故事一:高校师生积极参赛,多角度展现非遗魅力
2021-12-27 青年

裘佳楠带领学生观看崇明雕花板的视频资料并进行讲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明玉君

创意筑梦,匠心永恒。今年,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青年报社、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主办的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顺利举行。大赛聚焦“非遗与再造”,吸引了数家高校师生及文创、非遗人士们参赛,共同以设计之美赋能非遗文化创新。

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和潜力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何颖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老师,参赛过程中,她一直鼓励学生们对长三角地区的非遗文化进行调研、策划与作品的制作。作为一名95后老师,她更加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激发其创作的激情和潜力。在她看来,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让大众更好地了解非遗魅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对于非遗的感受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在整个参赛和指导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非遗有着自己的热爱与坚持,让人惊喜。”何颖强调,将带领学生们进行更多探索和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何颖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我是数媒平面方向的老师,‘崇明雕花板’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崇明,学生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学习、成长,对它的非遗文化有更独特和深层次的情感。”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教师裘佳楠回忆起她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和收获体会。在她看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设计本身如内涵、创意、落地性等有了更多的思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教师万欣则坦言,大赛在前期宣传时,同学们就表现出了比较大的积极性。“比如韦艳虹同学,主动来找我参赛,她的《观微观》将食物微观化,融入了学生自己对图形构成的思考,独具一格。”让万欣印象深刻的是,整个作品创作过程中,几经修改,甚至好几次到半夜了,她与学生还在进行线上沟通,过程虽辛苦却也很愉快。

对她而言,每次带着学生参赛,既是学生不断突破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突破的过程。“大学课堂中,了解非遗文化的工匠精神,也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万欣深有感触地说。

万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文创作品

调研家乡非遗项目

激活传统文化的“记忆”

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老师,王飞带领2个班级共38位同学参与到此次“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中。期间,他指导学生们调研自己家乡的非遗项目,并选择较有感触的题材进行设计和制作。

“大多数的同学既能扎根于传统,又着眼于当下,创作出既有我们民间传统烙印,又能有年轻人当代审美和生命力的作品。”其中,让王飞印象最深刻的是《蓝•纹》和《滩头年画》这两件作品,学生创作灵感分别来自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以及手工木板水印年画,既有传承又融入了新的创作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谈及参赛感受,他强调,“非遗与再造”的主题与本身所授课程十分契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民间工艺和手艺等渐渐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了。“这样的大赛有利于这些‘记忆’的激活,使得它们可以以现代的风貌呈现,并通过年轻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意义深远。”

王飞指导学生进行“非遗与再造”主题文创设计

实地调研与创新表达

未来期待加强与品牌的合作

信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的副教授,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她带领学生们符号化地提取崇明的自然和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创新和突破,比如作品《瀛洲初阳》就是针对土布材料进行拆解和重构,再利用自然材料对崇明岛积沙成岛的形成进行了艺术化的创新表达。

“学生一直在探索传统材料的拆解方法,这也是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即打破常规的土布,进而做成现代的手提包、靠垫等文创产品。”信璟坦言,将原本是边角废料的土布重新进行编制,让其原本的经纬肌理展现全新的艺术性,这也是这件作品让她觉得最为惊喜的地方。

崇明土布创意课堂师生共同探索传统材料的表达方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许晓对于此次文创大赛非常重视,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她专门针对大赛主题设置了为期四周的“上海老字号文创设计”内容,带领学生们针对所选择的老字号品牌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我们实地调研的品牌包括凯司令、杏花楼、光明、大白兔等,对门店员工和消费者都展开了采访和调研。”

学生们在进行文创设计

许晓老师表示,这一次的参赛作品设计创作能够帮助Z世代的年轻人关注并了解上海的老字号品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对于海派文化的新认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推动上海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发展。“如果能够加强与品牌的合作,根据品牌发展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文创设计,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设计作品的商业转化。”分享参赛感受的同时,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明玉君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