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馆玩“剧本杀”?上海科技馆元旦假期推出实景解密游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这个元旦假期开始,在上海科技馆里就可以玩上一出“剧本杀”啦!上海科技馆正式推出的“《消失的科博士》实景互动解谜游戏”,用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密室解密等沉浸式创新体验,让观展变得更立体化。
▋ 4个展区中隐藏28道谜题、100多个科普点 ▍
跟随科技馆的IP人物,先从解密书上不同的知识点中找到提示,解题之后,再到科技馆最受欢迎的探索之光、智慧之光、机器人世界和生物万象4个展区中,在众多的展陈中找到解题线索,循着主线,最后找到消失的“科博士”。这款科普游戏通过手机端、文创产品端、现场实景端三端联动的形式,用科技馆自身IP的世界观和故事,融入了4个展区、8种人物角色、11款解谜道具、28个精彩谜题、100多个科普知识点,开启了公众的科普场馆新体验。
和普通的剧本杀、密室逃脱不同,这里的解题线索全是结合了上海科技馆展陈中的科学知识科普。比如要找到一条线路,根据的是“拟态”昆虫的顺序,什么是“拟态”昆虫?那是一些生物在演化过程中的“特殊技能”,它们可以在外观形态或行为上模仿另一种生物,来迷惑天敌或欺骗猎物,这种令人称奇的“易容术”就是“拟态”。
“这些科普知识在我们的场馆里都能找到,但你要仔细看。”这一游戏的设计者之一,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的年轻工作人员龚皓告诉记者。通过这样有趣的解谜过程,可以让观众更细致地去观展,真正地获取科学知识,而不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
龚皓自己也是剧本杀的爱好者,如何将谜题设计得有意思,同时又与科技馆实际展陈相结合,是他和团队在设计时最费心思的。用鸟叫声来模仿摩斯密码、以斐波拉契数列给文字排序,都是团队的妙思。“在机器人世界展区,我们设计了用折纸的方式折出一个图形,再和谜题相匹配才能解出一个答案。在探索之光展区有一个迷宫,路线和我们的展品展项图文版是完全紧密结合的,你得仔细阅读那些展项介绍,才能找到线索,比如说你要知道α粒子是什么样的、β粒子是什么样的,你看得懂图形才能解出线索。这都是我自己很喜欢的设计题。”龚皓说。
成果让他还是很满意。“公测时观众反响不错,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说题目设计有水准,虽然有难度,但也有贴心提示,解题过程很有趣。有一组家庭,完全不用提示,玩了5个小时,最后靠自己闯关成功,特别有成就感。”
▋ 希望推出更多不受场馆限制的科普活动 ▍
目前,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沉浸式益智游戏成了年轻人假期聚会的新潮流,在科普场馆中植入潮流新业态,提升数字化感观与实景交互的融合是科学传播的一个新方向。“我们的优势是不用去造一个密室,我们整个展厅都可以利用。”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玺丹介绍说,为此,上海科技馆历时六个月,设计了这款数字化实景解谜科普游戏。“我们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让科技馆的科普展陈更有意思,而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学会各种知识,从数学、物理、生物到艺术,涵盖非常广,这款游戏以后也可以直接在线上体验。”
假期中,和这款游戏科普共同推出的还有“BOOK思议的阅读”系列活动。这也是科技馆在2022年推出的一项重点活动,将通过“领读人计划”“听见阅读”“图书漂流”“BOOK分享汇”“BOOK思议剧场”五大系列活动,用多种方式,从多样角度,与公众一起读懂科技。
元旦当天,不少前来科技馆参观的观众现场参与了“图书漂流”活动,让读完的好书充分“流动”起来。活动倡导公众带来一本自己喜爱的科普图书以及感言和推荐寄语,在场馆内的漂流点转手更换,带着其中的知识和思想一起传递。图书漂流活动得到了沪杏科技图书馆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同时,“领读人计划”则联合译林出版社,精选6本书籍开启新年书单,6位科普领读人对书籍的解读将带领公众走进不可思议的科学世界;“听见阅读”则联合喜马拉雅平台,让冰冷的文字变成动听的音符,活动期间公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收听10本限时免费书籍。未来,“BOOK思议的阅读”还将推出“BOOK分享汇”线下沙龙与“BOOK思议剧场”科普戏剧。
“今后,我们也希望推出更多不受场馆限制的科普活动,让科普覆盖面能够延伸得更广。”胡玺丹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