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因疫情偏航的日子,我们寻找生活之锚
2022-01-04 青年

【编者按】 

新年第一问:人类为什么要设置新年?我们问了不少人,答案高度一致:除了计时功能,它还是人类轻装上阵的精神需求——暂时放下已经发生的幸与不幸,阶段性整理曾有的快乐忧伤,以期在未来遇到全新的自己。疫情大背景下,“新年”也更显其“期待万象更新”的意义。

一元复始,青年报·青春上海“青年时评”栏目,推出“在时间的棱镜中,成为我们”特别策划,通过5个主题词,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梳理和探讨——

“重启:我们和年轮的关系” 

“拯救:我们和疫情的关系”

“突围:我们和隔离的关系”

“比邻: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双向奔赴:我们和爱的关系” 。

冀望在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我们,一起成就更温暖、更坚定、更理性的自己。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今年元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颇让人感慨。金色大厅又坐满了人,一个个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这蒸腾的人气,是音乐会本该有的样子。要知道去年元旦,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疫情之下首次空场举行,指挥家穆蒂在台上独自挥棒,是多么孤寂落寞啊。

前几天岁末迎新之际,与一些朋友小聚。玻璃壶里煮着幽香扑鼻的老白茶,精致的茶点也已安排妥当。这是新冠病毒变异株肆虐全球的一个下午,各种令人担心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不断传来。忽然,一个朋友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杯感叹,在这样的时期,大家还能相聚,真是一种幸福。

与新冠疫情的斗争持续两年了。人们对从前习以为常的生活也变得纤细敏感起来——什么时候能够再访巴黎,如果去,一定要坐在塞纳河边喝它三天咖啡,任凭冬风凛冽,万物萧瑟;什么时候能再到上海周边漫无目的地游走,重新感受上海边界的模糊;甚至,什么时候可以不再谈论疫情,谈点其他什么,随便什么,就像过去那样。

因为总是被这无边无际的思绪牵绊,人们也变得越发善感。还记得去年四月,上海在疫情中重新恢复了一线生机。几位老阿姨走进公园再一次引吭高歌时,她们热泪盈眶,大呼“祖国万岁”。这份脆弱中的感动,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深切体会。

新冠疫情深刻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整整两年了,就是因为它到现在还没有退去的迹象,而且似乎变得更狡猾,我们才不得不学会与之“相处”。缴械投降,任凭疫情撕毁过去的生活,把割裂和隔绝变成习惯,这怎么让人甘心?人们更愿意把疫情看成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意外,没有人希望生活就此偏航。但对疫情完全无视,任由躯体在危险中裸奔,这也是反人类的,是极大的不负责。

在与新冠疫情被迫相处的这两年中,每个人都成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实践者。适应力极强的我们坚持不懈地防疫抗疫,想尽办法战胜疫情,但我们心里依然怀着诗和远方,那理想之光从来不曾黯淡。

冬季来临,当我们习惯戴着口罩行走在寒风和尘霾之中,脸颊被自己呼出的热气所滋润,有一种冬日难得的小确幸。戴口罩的新习惯,让医院每到冬天人满为患的感冒和呼吸道病例变少了,这恐怕是疫情带给人们的一点意外“收获”吧?在严酷的环境中不断积累斗争经验的人们,不断保持对病毒的藐视,甚至于还会向敌人“索取”,在不利中寻找有利,这也是一种“危中寻机”吧?

当前,各国科学家们都在为2022年结束疫情而努力。我们的抗疫人员仍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期将疫情阻挡在2023年的门前。我们对他们抱有信心并心怀感恩,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他们,我们别无选择。不管怎么说,未来一定还有一段艰难的日子要过,但是已经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人们,完全可以变得更为淡定从容一些。

系列评论|无法一键重启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重启自己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策划:周晓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