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史在上剧场连开6讲,此刻文艺青年的学习热情亮了
2022-01-0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2022年新年伊始,戏剧家赖声川重新整理剧场史讲堂资料,把曾经的校内课程,变成公开讲堂,从1月6日到1月9日连讲六堂,与大家在“西方剧场史”的学习互动中开始新的一年,这也是他时隔22年首次面向公众开讲西方戏剧史。

记者发现,这堂戏剧专业课吸引了一大批戏剧爱好者围观,如果不是亲历现场,你都不知道现在的文艺青年有多热爱学习。为时2小时的课程,关于戏剧,关于社会,关于人类的思考方式,赖老师侃侃而谈,剧场里也是座无虚席,年轻人边认真听讲,还有人拿出本子做笔记。课后,不少人在卡片中进行了课堂打卡,准备按时打全6堂课程。

  现在,我们为什么需要剧场?  

这次“赖声川大讲堂”分享的西方剧场史,从希腊剧场、罗马剧场、16世纪末莎士比亚形成的剧场文化、19世纪的剧场结构,到21世纪今天新剧场的变化说起,讲到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都需要剧场,剧场给予观众的东西是什么?人们通过学习剧场、了解剧场,才有可能去突破“剧场”。

赖声川的心中一直会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剧场?人为什么需要剧场?没有剧场的社会是怎么样?网络时代,剧场怎么跟网络结合?剧场会不会有一天消失?”而脑海中的这些问题,让赖声川和他的团队,一直都在探索新的剧场形式,以及坚持做原创的剧场作品。

赖声川在创作中,一直尝试打破剧场空间、传统的镜框舞台形式,大家熟悉的《如梦之梦》《曾经如是》中,观众在舞台中央,演员围着观众在“莲花池”表演,这种形式对赖声川来说“不是因为绚丽才这么做,是因为需要”。

赖声川认为,一个社群需要共同的故事,共同的故事是维系整个社会的,不止靠人的感情和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定义了我们。“于是有人要演出这些故事,你可能会说这些故事已经在电影里了,但对我来讲,这些故事,不管是电影、小说还是剧场,都是在讲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故事,它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产生深度联结,这是剧场里独特的体验。人类的发展需要剧场的见证。”

  惊见,一个学习中的城市  

比起看戏,学习戏剧理论是系统性的,也是相对枯燥的。然而,让记者倍感意外的是,这场持续6场的西方戏剧史公开课,也在上海的文艺青年中引来了极高的学习热情。首场讲座并非在周末进行,上海的冬天也有点寒冷,能坚持6场学习打卡的人,也绝对是赖老师的“真爱粉”。如果不是亲历现场,也很难想象,当下的文艺青年有多热爱学习。

在“赖声川大讲堂”中,观众跟着赖声川老师的步伐,不限于戏剧领域,还有更多从戏剧中延伸出去的关于创意、建筑、城市、设计、广告、金融等领域。这个戏剧的创意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戏剧、让剧场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用心打造的这个公共对话空间,成为激荡创意和灵感的场所。

“剧场”的份量之重,对赖老师来说,不仅在于学习、研究剧场史,还在于他30余年创作生涯就在剧场里度过,每一部原创作品都在不断试验“剧场”的各种可能性。6场西方戏剧史从1月6日将一直持续到9日,未能到场的观众还可以在上剧场视频号收看直播。公众的戏剧普及教育仍在路上,通过各种开放式的分享,也能让更多戏剧爱好者窥见戏剧、社会、故事、文化、结构之美、舞台的呈现方式,最重要的是人的彼此联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