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爱情和神话是否存在,你都能在上海找到答案
2022-01-09 生活

《爱情神话》这部电影用镜头铺陈出了一个“文艺”上海的风貌,但这座城市所蕴含更多的细节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生活去体味。本文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电影《爱情神话》大火。很多人看完电影却发现不知道爱情神话是什么。电影信手拈来,扑朔迷离,百感交集,弄得爱情真的像神话一样。就好像你觉得已经手到擒来,他却是逢场作戏。有时你觉得芳心错付,他却已相思入骨。又好像你以为爱情应该不食人间烟火,结果上场的却是一盘丰盛的早餐。或者你以为李小姐一定会误会格洛瑞亚,却只见她一笑而过。

延平路、新乐路、襄阳南路、永康路、五原路、武康路……电影情节在上海市中心西部的一条条小马路上展开。如果细心一点,你一定可以发现,电影中白老师的外表木讷心有锦绣、格洛瑞亚的貌似不羁实则忠厚、李小姐的声色俱厉却犹豫脆弱以及老乌那种信口开河但情有独钟等等,与这些小马路的气质如出一辙。

  适宜  

在城市空间的每个角落

影片中有一位小皮匠,出镜不多,给观众的印象却极其深刻。穿着最普通的工作服,做着最普通的工作,工作场所也是上海滩最不起眼的一个门角落里,却开口哲理,闭口警句。老白递上一双鞋,你以为他要开始工作了,他却变戏法一样端出一杯咖啡,很郑重其事地告诉你:现在是coffee time。

这个镜头如果是在北方,那就是小品中的笑料;在上海,特别是在五原路,那就是有着鲜明上海标记的生活。

角落很小,放上修鞋的设备零件很恰当。但常去五原路的人知道,这个角落原本有着跟小皮匠一样优雅的身份:一家名为王尔德花园的鲜花店。撤去修鞋摊,放上鲜花,这个角落同样很般配,虽然地方逼仄,但胜在鲜花绽放,恋人们如花的笑靥一晃而过,阳光灿烂。

南昌路是一条很神奇的马路,在上述诸多马路中,它的车流量是最高的,同样,人流量也不少。这里出名的,不仅仅有风云际会的《新青年》编辑部,不仅仅有科学会堂来来往往的大咖,曾经还有阿大葱油饼,还有隔壁雁荡路上的麻酱拌面。高贵典雅与烟火气交织,构成了南昌路独特的气质:繁荣、繁忙,但安静,让你有搬来这里生活的冲动。

一见图书馆是最能代表这条马路气质的所在。影片中,老乌为老白选择开画展场地,一见图书馆大概是最有腔调的地方。图书馆内洁白的墙,高大的书架,顶天立地的落地门窗,引来无数影迷打卡。有趣的是,很多影迷明明走过它的门前,却依然完美错过。

一见图书馆门面很小,店招处一片洁白,只是用镂刻的方式将“一见”两个美术字嵌到了白色的店招里,和人家店招的醒目形成鲜明的反差。按下开门按钮,眼前是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咖啡吧,你几乎就要怀疑,电影里那有腔调的地方真的是这里吗?唯有右手边那高达天花板的书架,让你记起电影里的模样。台阶边,另一组书架上,除了书,也放着靠垫等杂物,让人突然有了温馨感,仿佛是家里的书房,有书,也有随手放上书架的小零碎。

一楼大厅别有洞天,跟人家图书馆满满登登都是书架不同,这里除了一墙壁的书架,偌大的空间里只放着一张会议桌和一张小圆桌,满打满算可以坐十来个人。门口的紧凑与大厅的空旷形成大开大合的对比,被城市压缩的心情,这一刻蓬松开来。

楼上是图书馆为会员们设计的修习空间。除了二楼三楼,楼梯的每一个转角都被设计出了一个很个性化的空间。三楼的楼梯间,甚至有一个宽大的卧榻,可以躺着靠着看书,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舒适得让人乐不思蜀。

上海的马路很小,上海人的房子也很小,但上海人总有办法在这螺蛳壳里把日子过得色香味俱佳。一见图书馆隔壁,一个小小的咖啡屋,小得门只能开半边,但挡不住咖啡香味从窗户中冒出来。一见图书馆不远处的路口,狭窄的马路边,年轻的设计师就在一座变电房的墙外,设计了“偶遇”的拆字墙画。两个字的笔画,被做成路边长凳,虽然没有街边花园,但不妨碍人们在这个充满艺术趣味的墙画边偶遇,然后坐下聊上一会。

  自我  

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咖啡馆是上海街头最日常的存在,就像行道树,有了,不会有感觉,但没有,却立刻会有不适。影片中,咖啡馆是出镜最多的场所。老乌骑着自行车来到咖啡馆,老兄弟们正在这里聚会聊天,在他们心目中,咖啡馆就是自家客厅,身边人来人往与自己关系不大,一方小桌,三五好友,几杯咖啡,那就是自己的小世界。老白接了玛雅下课,做功课吃点心的地方还是咖啡馆,这时,咖啡馆是自家小书房,没有喧闹,只有温馨。

影片的方言顾问钱小昆给记者介绍了一家《爱情神话》创作中很重要但没有出镜的咖啡馆Bread etc,这里是影片创作头脑风暴的重要基地。咖啡馆不算大,室外花园和室内空间差不多。装修以意大利风格为主,最有特点的是几面墙上的瓷盘,给这个不规整的空间点睛。

据说,这里已经成就过很多部影视作品。不久前《流金岁月》中几位女主角坐在阳台上喝咖啡聊天的镜头就是在这里的长廊上拍的。《爱情神话》核心故事都来源于安福路武康路转角的马里昂吧咖啡馆,但随着马吧在去年的关门和升级,Bread etc成为拍摄前期聚会地方。

咖啡馆生意很好,但当你和一班挚友在一起的时候,旁边的杂音就被自动过滤了,这个公共空间在你需要的时候私人化起来,而邻座的客人也会自动地听不见你们的谈话,咖啡馆与自家客厅零距离。

这几天,新乐路上nice rice潮牌店门口人流不断,《爱情神话》中白鸽与洋洋的小咖啡屋成为打卡热点。其实,咖啡店只是在店里隔出的一个小空间,窗玻璃打开,就成了柜台。这样一个以外卖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咖啡店,被年轻人玩成了另一种私人空间。他们买了咖啡,以台阶为凳,膝盖为桌,两三个人可以聊得兴起,小小的马路边,成了他们的会客厅。

当然,始作俑者是老乌,他与老白闹掰后,一个人到这里喝咖啡,编导特地给他安排了一个酒吧凳。一肚子脾气,在这个没有天花板的空间里大概可以散发得快些。

上海人很善于借用空间,不远处的延庆路上,在影片中“红拂杂货店”的位置,有一家名为“老山东水果”的店铺。小马路上,老房子鳞次栉比,玩视频的就在这里来回拍,拍累了,老山东水果店旁边有凳子,也成了露天休憩室。

如果老皮匠在这里,是不是又要来这么一句:“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包容  

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太太

他们都有自己的上海

上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爱情神话》很恰当地把握了这一点。影片中,有老乌这样的“老克勒”,有李小姐这样的女强人,有亚历山大这样“家族企业”在义乌的外国人,也有长了一张外国脸却一口纯正上海话的玛雅。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性格特点,很和谐地组装在一起,而这种组装的结果,就是这部影片真的“很上海”。

永康路185号是剧中李小姐的住处,米黄的外墙,橙红的屋瓦,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煞是漂亮。不过,影片中这屋子里面却是老旧拥挤破败,这其实是很多老上海人的居住记忆。就是这样的居住条件,上海人走出去仍是山清水绿,气质高雅。这种气质,来源于对各种文化、各种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兼收并蓄,眼界有多大,胸襟就有多大。

沿着永康路向东走,过了襄阳南路,你会发现一条与之前静谧的永康路完全不同的永康路。短短一段马路,开满了咖啡馆、茶馆、快餐馆。你可以在这里和朋友一起来品尝咖啡,可以在“茶是一枝花”用咖啡具喝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店里坐不下,窗下就有了很多从店堂延伸的座位,马路也成为咖啡生活的一部分。老外特别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常常呼朋唤友,很多时候并不为了交际,人头济济的景象对于群居动物来说特别有安全感。

渐渐地,这一段永康路成为上海西区小马路中特别的一条,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集聚,看风景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变成了风景。上海喜欢摄影的老伯伯、老太太很多,各种长枪短炮也就成为了永康路的另一道风景。

有人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喜欢不被打扰。但也有人喜欢曝光,喜欢成为人家镜头里的景色。因此,这里常常有潮流先锋人士招摇过市,所到之处,可以听见一阵嘁嘁咔咔的快门声。

严格来说,这一段永康路已经不是上海市中心西部小马路的原味了,但是没关系,尽管不是主流,但上海愿意包容这样的嘈杂。

一部《爱情神话》,说的其实并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展示的是由众多原来不是上海人后来变成上海人的上海人创造的关于上海的城市样貌。这种样貌,不但被全国各地的人,也被几乎所有的上海人认定为,那就是上海应该有的样子。

 -  剧中人谈上海  - 

色彩斑斓是上海 阴晴圆缺亦是上海

受访者:钱小昆

《爱情神话》苏北城管扮演者、方言顾问、美学与生活方式专栏作者、原SMG纪实频道《往事》栏目沪语节目策划

Q:在你看来,《爱情神话》中的上海话和影片取景的那些小马路有什么关系?

A:影片取景主要在衡复风貌区,这里也是上海永不拓宽的小马路的聚集地。目前在风貌区里生活着的上海本地居民数量很多,所以在这些小马路上才能听到最多、最纯正的上海方言。而离开风貌区的话,市中心,大型shopping mall,或者郊区的大型居住社区,融汇了国内各个省市的人,那里的语言以普通话为主。

Q:能不能对这几条小马路分别做一下你个人的评价或评论?

A:延庆路、五原路、太原路都是影片的取景地和提及的马路,其中延庆路、五原路是没有公交车通行的道路,安静而优雅,延庆路相比五原路更生活化一些,从影片取景的大福里,门口的水果店,到靠近华亭路——这里有一家依旧保持着上世纪90年代外表的上海面馆,都是我经常会光顾的地方。之前有一位北京的艺术家朋友租住在大福里的老房子里,砖木结构加上铁艺小阳台,阳光进来的时候特别美。五原路近几年随着风貌区的商业发展逐渐多了不少酒吧、小餐馆、家居买手店,但总体来说是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很好。太原路就位于我家门口,天天经过,最喜欢的还是瑞金宾馆太原别墅,原马歇尔官邸,走进去是真的可以一秒回到文艺复兴的法国。

Q:你认为上海气质、上海味道等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A:上海气质,上海味道,是一个很复杂的构成,现在大家都太喜欢用标签去简单解读一个城市,其实是挺无聊的事情。非要说的话,我理解的上海气质和味道,是一种谦虚淡然的底气,就像可以在米其林三星的餐厅中,品得出厨师对食材搭配的味觉哲学,也能在古旧但干净的老面馆里吃一碗津津有味的肉糜派辣肉面,或者用勃艮第的DUGAT-PY家香贝丹搭配潮州打边炉。总体来说是一种见过世面,又能融入自己对生活理解的审美选择。

Q:上海有很多咖啡馆、酒吧,影片中也出现不少,你个人认为上海的这些咖啡馆和酒吧在上海人的生活中是怎样的角色?你最喜欢哪一类?

A:上海的酒吧和咖啡馆就是上海人生活里的水和空气,是生活必备品。其实和菜场、便利店一样,组成了这个城市市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元素。上海的酒吧和咖啡馆从来不是只属于年轻人的,相反它已经在商业的催生下形成了极度细分的分类;比如学生们会选在海伦斯、PERRY'S这样的线下社交场所,性价比高的地方;白领们分门别类,精酿啤酒吧,红酒吧,还有现在时兴的自然酒吧都各有拥趸;年纪大一点的都去了威士忌吧、雪茄吧。咖啡也从便利店、麦当劳到星巴克、MANNER、皮爷、M STAND等各种精品、手冲、冰滴不一而足。我没有特别喜欢的类型,我爱所有上海的酒吧和咖啡店,红酒、啤酒、威士忌,正是它们组成了这个城市的早C晚A,组成了一个多样性的、充满选择的上海。

Q:影片中两位男主角,两位女主角,你个人比较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A:电影里所有的主角我都很喜欢。如果说在现实中,我应该更偏向于喜欢格洛瑞亚的性格,看上去“痴头怪脑”,其实内心敏感细致,但又勇敢为自己而活,活得透彻。当然剧中三位女性都很透彻,我只是更喜欢疯疯癫癫的外在。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