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型青年社区孵化了10多个青年社群,8小时之外嗨翻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除署名外)
走出淞发路地铁,穿过一个地下通道,那里就是大型青年社区——芳草寓的所在地。
记者看到,地下一层的公共活动空间里,有人在自习,有人在健身,有人在共享厨房里学烘焙,有人在打桌游……这里目前入住了900多户1500多名租户,90后青年租户占到了80%,其中又有半数以上是95后。
青年社群社长
以“趣缘”为基点,提升青年参与度
桌游社社长“胖胖”的公司位于湾谷科技园,比邻青年社区。在入住该社区前,他每天要开车一个多小时从青浦到宝山上班,往来奔波的疲累让他下定决心入住芳草寓。身为IT人员的他时常要加班,有时候加班至凌晨,他步行几分钟就到住所了。
一次,在电梯里无意中看到共创社区的英雄招募帖。他心动不已,很快就组建了一个桌游社群。
第一次活动报名的人很多,有15人,但活动当天,时间到了约定好的下午一点,许多报名的人却仿佛凭空消失了。“胖胖”有些生气,在和楼长沟通后,以后的活动大家约法三章,即便临时不能来也要提前打招呼。而活动社群活动人员构成也更为多元,既有青年租户,也有外界的桌游爱好者。“以前,我的生活相对单调,每天两点一线,周末就宅在家刷刷剧,打打游戏,一天就过去了。这里大家都是青年,周边都是同龄人。这是离开校园后,第一次感到了久违的亲切。”
于是,每两周的周日,社区的大型地下活动空间就会出现4~5桌爱好者在那里玩烧脑的德式桌游,平均每次参加的有20多人。
受访者/图
和“胖胖”一样,芳草寓的跑团团长曹力是青年社区的第一批租户。原本,曹力就在外面组织了一个100多人的马拉松跑团。入住社区后,他又在社区内招募了一群跑步爱好者,人数也约莫为百人。
社区跑团的活动很规律:每周四有一次线下体能训练,周日举办一次例跑(唤醒跑),沿青年社区附近的新江湾城跑一圈,大致路程是5~10公里。“跑团成立后,我们举办过不少大型活动,比如五四青年节的跑步活动,去年是牛年,我们还跑过‘牛’字跑步路线。”曹力告诉记者,他还介绍小伙伴去其他社群“串门”,大家既可以参加跑团,又可以参加其他社群的活动,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受访者/图
青年租户张潇的身份有些特别,她既是芳草寓咖啡与烘焙社社长,又是跑团的成员,同时还是一名青年创客。张潇在园区附近开了一家轻食沙拉店,同时售卖咖啡、面包、蛋糕等。在跑步时,许多人无意中得知她擅长烘焙,就向她请教烘焙的窍门。去年年底,在大家的盛情鼓励下,她组建了咖啡与烘焙社,在共享厨房里当起了小老师。迄今举办的两次活动,场场爆满。不仅吸引了青年白领,还有不少00后大学生慕名前往参加。
为青年社区注入活动
打造24小时青年生态社区
“目前青年社区约有10个青年社群,活跃的占到一半,尤其是跑团,活动都是租户自发组织。后续活跃社团达到10个以上后,我们会成立社区自治委员会等。”芳草寓社群运营负责人陈妍妍告诉记者,由于社区的90后占到八成,还有不少95后、00后入住,因此他们将社区的运营定位在上海新青年活力文化综合体。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止步于为上海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更要以上海城市发展目标为纲,定位打造上海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社区示范标杆,围绕青年人才创意交互、工作交流、生活交往需求,从居住、文化、商业、办公、社区等五个领域着手,承载沉浸式青年生活的幸福日常,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形成青年创新创业资源聚集的良好生态。”芳草寓运营负责人王健介绍说。
青年社区不仅仅是青年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迸发创意火花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创业苗圃。陈妍妍介绍说,上周末他们刚刚举办了2022未来青年生活大赏活动,探讨如何为青年社区的创新创业赋能。比如他们和郎园海量大数据孵化器合作出炉了大数据孵化器入驻计划,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提供承载空间、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助力老工业区宝山向高校科技企业集群的转型发展。又如他们和首创郎园、深运营资本论联合多所上海高校相关专业发起了“新青年创享联盟”,诞生了《未来空间主理人培训计划》,将邀请中国头部城市运营机构主理人亲自招募,通过兴趣社群孵化、高校导师学术指导、运营提案实操落地等全流程服务,为在校生提供走入城市运营行业的“第一张门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