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有形的“围墙”要拆除,育人的“围墙”也要破
2022-01-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昨天青年报·青春上海报道了青年委员们对华政步道的新“期许”,上海音乐学院也透露未来将拆墙开放。市政协教育界召集人、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在“两会”现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高校打破围墙将是“一种趋势”,不仅仅是有形的“围墙”,还有无形的“围墙”。

 “破墙”开放校园要有制度保障 

“打破围墙,作为校长,我们当然是愿意的。你看国外很多大学,就是没有围墙的。”丁晓东委员告诉记者,高校打破围墙目前看来是一个趋势,但是在制度保障上也要同步跟进。

以上理工为例,与华政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为校区都临街,打破围墙后,学校的道路就会转变为社会公共道路,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学校公共设施的保障、学生住宿教学的安全等等,都需要在管理责任上进行厘清,有一定的制度安排。“目前杨浦区和市里面正在跟学校商量,看具体怎么做,商讨如何在制度和策略上做出妥善合理的安排。”

在他看来,校园建筑本就是政府资产,上海也养育了学校,让师生拥有一个美丽的环境,这些美丽的资源开放共享给社会大众,是应当的。前提是在开放与安全稳定保障之间有一个平衡,需要周全的制度保障。

“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很多电影来取景,你有空一定要来看看。”丁晓东委员这样向记者表示。据介绍,在上海理工大学,有38栋历史保护建筑,是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军工路校区的哥特式建筑和复兴路校区的普鲁士风格建筑交相互融,展现了什么是中西合璧之美。

开放其实早有端倪。 “虽然目前我们并没有拆除围墙,但在疫情前,我们的部分校园设施已经对市民打开大门了。”丁晓东委员告诉记者,比如学校的操场,在疫情前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市民来跑步锻炼。而早在2019年,学校就对这些历史建筑群贴上了“标签”——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建筑的前世今生。未来,当围墙真的打开后,这样的建筑可阅读或许就将惠及更多校园外的人群。

 “猪鼻子”女生得益于育人不设“围墙” 

有形的“围墙”有望被打破,在育人上,也不应设“围墙”。

去年12月,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的《上理工女生用猪鼻子圈出两篇SCI论文》的报道曾引起全网热议,一度跃居微博全国热搜首位。“猪鼻子”女生常淑月能在本科期间就参与科研课题,则受惠于学校开通的“项目课程”。

“这些项目课程面向全校开放,本科生可以跟硕士生、博士生一起,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学术共同体,跟着导师做课题,让更多本科就对科研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有了发展的机会。”丁晓东委员表示。不拘一格,让学生的发展更个性也更有活力。

“其实在我们学校,比这个热搜女孩写的论文更多、质量更高的学生还有很多,但她有个特点,就是发展全面。”丁晓东委员告诉记者。“她不仅学习好,体育也特别好,会跆拳道,对美也很有感悟。你看她会把研究的对象称为‘猪鼻子’,就很形象生动。”丁晓东委员说,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也是学校在培育学生时特别注重的要素。

比方说美育,上理工对此就非常重视。去年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由上理工学子演绎的《春归》斩获艺术表演类甲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也是学校持续推进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改革的成果之一。一台音乐剧,表演者都是业余的。“对于我们理工科院校来说,很不容易,我们也想乘这个东风,进一步将学校的美育顶层设计做得更好,现在正在做架构。”

在丁晓东委员看来,对工科学校的学生来讲,美育更为重要。“工科学生整天跟机器打交道,跟生产流水线打交道,是死板的、机械的、遵守规矩的,这样当然不是说不好,但同时也应该要有感性的东西,有开放性的能跟社会交流的情感,是善于表达的,具备发现和欣赏美的才能,这样的教育,对于工科学生的人格成长来说会是一种更好的补充。”

 “基层细胞”为青年顶尖人才砌牢底砖 

不设“围墙”,还要砌牢底砖。对于上海如何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丁晓东委员认为,除了要利用上海的综合性优势,还需要引入“基层细胞”,为顶尖人才的稳固搭建一个上下共通的坚实底座。

“很多顶尖人才来了,会需要一些有专性特性的助手协助,这就需要做到上下启动。”他表示,顶尖人才通过政府、通过行业部门是比较容易被看到、被发现的,但是围绕他们的发展要打造一个“生态”,这个“生态系统”里的人才在哪里?这就需要学校里面的课题组、团队、教研室、学科等发挥作用。

“只有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基层细胞’在人才引进当中的活力和作用,才能让顶尖人才发挥更多作用。”丁晓东委员表示,而当通道被打通,领军人才引进之后,身边形成一个小团队,也可以带动更多青年人才的成长锻炼,做到团队育人,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

而对于学校青年人才的培育,丁晓东委员表示,前三年非常重要。“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进来前两年采取助教制,不上课,第一年听课,第二年上一两门课。我们还要进行培训,教他怎么做导师、怎么搞科研、怎么申请基金,这三年一定要让他充实。”他表示,如果青年教师一进来就忙于繁杂的教学事务,教学本领不扎实,反而导致教学不正确,同时在繁忙的教学任务挤压下,往往自身的学业和科研也可能荒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