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打破艺术教育“一墙之隔”,这两所学校现场“联姻”了?
2022-01-19 上海


黄昌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在座的政协委员们见证,那我们就‘联姻’了。”今天下午的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分组会议上,上音和上戏的两位“当家人”开起了这样的玩笑。而打破艺术教育的“一墙之隔”,跨校合作来促进艺术人才培养,却不是玩笑话。

“联姻”说因这位委员的提案而起

“联姻”的玩笑因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国辉委员的发言而起。“我们的创作和戏剧学院有交叉,舞蹈、话剧各方面都有。比方说我带了一个班,在创作室内歌剧,但是这些同学是做音乐的,在编剧的时候,我要求他们要从歌剧的剧本入手,他们就遇到问题了。”叶国辉说,如果有机制可以和上戏的编剧专业学生合作,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

这样的跨校合作有过很好的案例。“我们有作曲的同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同学就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创造了非常好的节目,同时还产生了个包含将近20个人的长期合作计划。”叶国辉说,这也让他产生了今年提交给大会的提案的灵感:“我们上海的高校,是否可以开展校际跨界文化创新合作计划?”

他表示,在日常教学上学科交叉本就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计划则是强化学科交叉的模式,让不同学科之间互补,既能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教益,给艺术创作带来不同的火花,同时也达到了艺术创作的低成本高效率。

“还有一点,是强制性拓展了我们青年学子的朋友圈。”叶国辉笑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拉动艺术人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年轻人,在交集中产生文化创作的各种资源,甚至能达到国际化的程度。”

徐旭

“一墙之隔”是可以打破的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我也跟徐委员提过,我们两个学校有很多不同的项目,是可以合作的。”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委员马上接着说道,“像是我们有音乐剧专业,上音也有;我们学校的音乐剧学生在专业表演上可能比较强,上音的可能是在音乐上厉害。我们为什么不能搞一个联合招生,那就是天下无敌了。”

“这话记着了,今天我们就找在场的政协委员的见证,我们就联姻了。”就坐在他身边的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委员马上接话道,立刻引起了现场一片笑声。

“所以,我也很赞成叶委员的提案。”黄昌勇委员表示,现在的艺术创作对于原创性也越来越重视,无论是舞台剧、歌剧、话剧,都是综合性的创作表演,涉及到的既有编剧,也有舞美,也有表演和音乐。“我们两个学校,包括和其他学院,都应该多多交流。”

“我之前也提过,能不能跨越学科做一些联合招生,来做一些新型的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项目,不过后来都还没落地。”徐旭委员接着发言道,他是理工科出身,在他看来,艺术学科专业之间的联合协同比理工科更难。“大型文化艺术作品,最终呈现都是联合的结果,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为什么艺术院校的专业和学科之间没能形成有效的协同联合,是我们太强调个性和自我了吗?但艺术又是需要有个性的。”因此也需要更多时间来探索实践。

不过,无论是科学与艺术之间,还是艺术与艺术之间,这样的“一墙之隔”都是可以打破的。徐旭举例,有一次他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国科技大学去访问,校长就告诉他,特别期待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学生艺术团。“为什么呢?因为要让学生有一些艺术的想象力,校长说科研最后做到尽头往往就会有死路,思路会堵塞,就像你到了悬崖,艺术家的想象力就能插上翅膀,就能飞了,理工科男人没办法。所以好的大学一定重视艺术教育。”徐旭说,很多大师也都是热爱艺术的,爱因斯坦、钱学森就都有很高的音乐素养。

“艺术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标志,所以我觉得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徐旭表示,而如何培养出更优秀的艺术人才,如何促使这些人才创作出具有上海特色、上海标签的原创作品,来进行一些“跨界”合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