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上
2022-01-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在此次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万荣在接受青年报采访时说,对上海海洋大学而言,就是要培养一大批能够堪当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大任的时代新人,百十年来上海海洋大学始终秉持“渔界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初心,号召师生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和世界的大洋大海上。

“渔界所至,海权所在”蕴含誓言和决心

上海海洋大学的创校使命是“渔界所至,海权所在”。在万荣看来,这寄托着学校对海洋学子最深厚的期望,这也是一种最直观的立德树人。

“海洋和陆地环境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渔民打渔到什么地方,那么我们的海洋权益就会到什么地方。”万荣说,学校首先要为每一位海洋学子树立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这个宏大决心,体现国之大者的责任和担当。

其次,与海洋相关的工作面临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于是,上海海洋大学提出,每一位海大学子都要把敢于“搏浪天涯”作为海大人的精神基因而根植于心。“学生们必须要有志向,立志于报效国家的海洋事业,如此,他才会有坚韧的精神在科研第一线坚持下来,否则,离开陆地,坚持下来实为不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海洋科学家,那就更不易了。”万荣说。

据介绍,学校把“搏浪天涯、为国拼搏”这样一种精神品德,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并围绕于此,建立了以《大国海洋》为代表的一系列课程思政体系,把海洋意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嵌入到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除了科学知识的传递之外,还有科学家品格和奋斗故事的传扬,使得年轻一代始终能够在一种榜样的力量指引下前行。

万荣希望,海洋学子始终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以奋斗之我,演绎青春之我,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和世界的大洋大海上,而学校也将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发展,将引领我国水产事业发展、保障国家海洋权益、保障食品安全等为己任。

万荣

进一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地方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等,支持高校深度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发挥高校支撑创新策源、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

对此,万荣感到备受鼓舞。在他看来,学校要发展,人才是最根本的,有了人才,才有平台建设、学科发展和优秀的科研成果。

他透露,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备国家有关海洋和水产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届时,通过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备过程,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与此同时,要加强团队建设。当下,学科发展已经进入了越来越交叉的时代。仅凭一个人、一个学科往往很难完成一些重大的特别具有交叉背景的课题,因而学校要大力鼓励团队建设,汇聚多学科人才,共同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优秀创新团队,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海洋大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

就在今年两会召开前,上海海洋大学以今年迎接建校110周年为契机,来到宝山寻根溯源,重温创校使命,共商区校合作,努力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及成果推广、决策咨询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