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以检察公益诉讼为抓手,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市人大代表、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所)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沙青青,连续几年的人代会都十分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今年两会,这方面的问题他继续紧盯不放。
“这可能是全民都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青年人感知会更为敏感一些。例如,大数据杀熟,网络直播、带货这类互联网消费产生的个人数据,都让青年群体接触更为频繁,由此产生的权益纠纷也会更多。”作为一名80后青年,沙青青对此感同身受。
近年来,公众欣喜地看到在数据安全方面立法的步步进程。2021年9月1日和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标志着国家层面以法律的方式对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沙青青感到,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公司信息、国家机关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予以制作、取得、利用和保存,而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对依然存在的问题,沙青青觉得,居于首位的还是数据特别是个人信息方面被过多收集、过度索取。“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如果需要使用这些App,就必须提供其索取的各种个人信息,不然就无法使用,此类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甚至是强迫交易。大量个人信息被泄露以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使用,个人隐私存在泄漏的风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曾遇到过因个人信息被泄露而产生的电话骚扰甚至是电信诈骗,该现象影响极大,社会反映强烈,亟需治理。”
为此,今年他带来一份建议:以检察公益诉讼为抓手,推进本市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工作。他提出,检察院提起行政、民事公益诉讼有法律支撑,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均有相关规定,检察院具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和相应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诉讼能力,诉讼取证方面有优势。
同时,开通公民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投诉举报平台,通过拓展投诉举报接受方式,最大程度了解这方面的具体案例,从而全过程介入处理。此外,职能部门也应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以及数据安全维护案例的宣传力度,扩大公民和法人的知晓面,提高通过投诉、举报、诉讼来维权意识,增进维权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