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市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城市文明与大学文化建设之间,是双向滋养和支撑
2022-01-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滨河区域全面开放、风貌提升”,以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的典型案例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回顾篇章。这让市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倍感振奋。

此次两会上,叶青在接受青年报采访时说,今年,华东政法大学将最大限度通过精细化校园管理,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享受校园开放后的新空间,走近每个楼宇,通过扫码阅读,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这座城市之间相连关系,也最大限度地来展现大学的文化气质,更好助力把大学融入城市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去。

  以“人民城市”理念重塑校园新形态  

苏州河碧波荡漾,红砖墙静静矗立。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坐落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的旧址,27栋近代建筑,深深镌刻着百年近代高等教育和近七十年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印记,承载着城市记忆、传承着城市文脉。

叶青说,2021年,学校以“人民城市”理念重塑校园新形态,以全面开放的姿态融入上海“一江一河”发展规划,打造“苏河明珠”。通过940米华政段苏州河步道的贯通,使得校园和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文脉真正相连。

“校园整体风貌融入苏州河滨水景观,改建成为上海第一个全面开放的历史风貌校园,在市民最大限度享受最美公共开放空间的同时,城市和大学,城市文明与大学文化建设,也越发显得双向滋养和支撑。”

实际上,校园里不仅仅有好看的高颜值“皮囊”,更是有着有内涵的“灵魂”。 古朴的华政园内,分布着27栋达到“国保级”的“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包括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交谊楼”,举行过“六三”爱国运动的“六三楼”,孙中山曾经发表过爱国演讲的“思颜堂”等。这片土地上,还曾是上海高校第一个党总支成立、上海解放前夕最后一名中共地下党员陈仲信牺牲之所。

叶青认为,这就是很好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场域,通过走近百年大学的建筑,很多市民得以了解华东政法大学的前世和今生。

  建筑可阅读,启用全新环境导识系统  

叶青

继1.0版开放后,为了更好展示“最开放公共空间”“最高雅历史风貌”,打造“最美丽校园景观”,就在两个月前,学校已经悄然推出全新的环境导识系统。

叶青介绍,长宁校区导识系统,视觉与造型上,从中西结合的历史建筑砖木结构中,提取视觉元素,融合柱廊、拱门、拱窗、灰砖等元素中实现导识与历史建筑环境的融合。

信息内容上,深入挖掘历史建筑群的红色文化、教育文化、法治文化、体育文化内涵,使得建筑可阅读。每栋建筑前都安放了铭文牌及二维码,走近,扫一扫,就可全知道楼史。在使用规范上,长宁校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楼内标牌也在视觉上实现统一规范。

通过导识系统建设,校园成为更好的“服务师生、融入社会”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此相配的是,学生志愿者也组建了起来,大家纷纷身兼起“讲解员”,向感兴趣的市民讲述百年校园里“建筑可阅读”的故事,自觉当讲好学校故事的青春使者。

  还将陆续修缮建筑活化利用  

“《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彰显城市精神品格,专门讲了要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制,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丰富内涵功能,延续历史文脉,我们学校也将为之努力。”叶青说,校园建筑里承载的红色文化历史,近代法治文化历史,以及近代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起源发展历史,如今都通过深挖故事,开放展示出来。

继2018年学校完成对格致楼“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修缮工程后,其余老建筑正陆续启动修缮,让建筑焕发昔日风采,更体现活化利用的价值,也使得尘封的历史记忆得到复苏,城市历史文脉得以延续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来展现大学的文化气质,更好助力把大学融入城市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去。根据计划,2023年,修缮工作将全部完成,届时,校园整体风貌还将有更高层级的提升。

校园内的26、27号楼,还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办公旧址。为此,华政正在推进将旧址打造近代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展示陈列馆。“更多的单体建筑将以一种主题文化的设计进一步丰富内涵,对市民开放和共享。”叶青说道。

另据介绍,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今年,学校还将参与到中山公园与苏河华政段融合开放中,实现百年校园和百年公园“无缝衔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