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当青年遇上“数字”,会给社区治理带去什么样的火花?
2022-01-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明明社区的年轻人并不少,却不见身影。年轻人去哪了? 

前不久,青年报·青年报做了县域共青团改革系列报道,展示了16个区基层共青团的经典案例。

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同样成为此次上海两会青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有的提出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助力青年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有的提出要打破传统社区的概念,在“云社区”上做文章;还有的则指出,可以吸纳全职妈妈青年群体,为社区注入新鲜活力,更可以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的社区服务。

▎问题 ▎

  业委会青年成员占比不足3%,青年不愿参与社区治理  

梁顺龙

在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观察者网副总编辑梁顺龙提交了一份名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推动建设数字之都的建议》的提案。梁顺龙透露说,之所以撰写这份提案是源于一位朋友的吐槽。

原来,梁顺龙的朋友是一名青年业委会委员,10年前就积极参与社区工作,至今热情不减,但因为业委会只有他一名青年委员,经常感到孤掌难鸣,且与其他年长的委员、主任们有代沟,在许多问题上无法产生共鸣。

作为全国青联常委,同时也是青年业主,梁顺龙很理解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为何不愿意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是八小时之外的业余时间不多,一旦社区活动时间和工作有冲突只能放弃社区活动。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吸引力和激励机制,即使有能力、有余力、有意愿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青年,在无法体现个人价值和缺乏获得感的情况下,会逐渐失去热情和降低参与意愿。”

事实上,2018年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在职党员和青年党员优先纳入业主委员会候选人推荐范围,并在全市铺开。但据上海市青年业委会联谊会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9300多个业主委员会组织中青年成员占比不足3%,与青年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差距过于巨大。即便是街道、居委会指导成立的业委会,其中符合文件要求数量的党员也普遍是老龄党员。

还有一大阻力是“老龄委员与中青年群体观念与话语权冲突”。梁顺龙介绍说,长期以来基层社区治理工作都是以老龄退休人员为主,中青年群体存在感和话语权相对边缘化,导致部分有想法和有意愿做好社区工作的青年也缺乏理解和支持。如上海某大型小区业委会青年委员开发和使用的“维修工程电子签核系统”一度成为各地社区调研学习的榜样,但也因多数老龄委员的干预几乎被停用。所以,业委会老龄委员和青年委员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的不同,不仅影响到社区发展也会打击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委员 ▎

  团青骨干深度参与,引领更多青年参与社区建设  

“建设数字之都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而作为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熟悉、善用网络技术的青年群体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上海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应充分发挥上海青年人才多、专业性强、精力足、公益心强的优势,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和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梁顺龙委员决心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扫清障碍支招。

“个人觉得上海若想走出一条基层治理行之有效的新思路,就离不开团青骨干的深度参与。”梁顺龙建议,上海各级团组织积极推动团青骨干和青年代表人士进社区活动,从制度、技术、路径等各方面提出举措,更好发挥团青骨干作用,鼓励青年业主通过法定程序成为业主委员会成员,引领更多青年参与社区建设。

他还提出了以数字化转型夯实基层组织力量。比如依托上海“一网统管”平台、各街镇城运中心数据,由居委会牵头将青年党员、团青骨干社区“双报道”落在实处,主动组织社区内的青年骨干参与社区整合活动和参与业主委员会工作,培育一批有志愿、有能力的社区青年达人和志愿者团队。

“我们不妨率先探索制度创新先行。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范本中纳入鼓励青年参与业主委员会的示范性条款,参照本市街镇班子换届应配备一定数量青年干部的做法,对业主委员会构成提出结构比例要求,原则上在职青年比例应不低于委员总数的1/3,至少确保一名在职青年委员参加。”此外,梁顺龙还建议能积极发挥青年专业能力。比如主动挖掘青年居民业主中具有专业能力的成员,鼓励其参与选举业主委员会或承担业主委员会秘书角色,鼓励组建团青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入社区规划师、建筑师、造价师、工程咨询师,以及法律、财务、审计人才,发挥青年在职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对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青年业主委员会成员代表给予奖励或激励,如推荐参加相关市级区级评奖,推荐进入市、区级青联等,进一步扩大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代表 ▎

  聚焦“云社区”,聚拢全职妈妈青年群体  

季昕华

青年如何参与社区治理的话题同样引起了代表们的热议。市人大代表、上海优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季昕华长期致力于数字化研究。

“现在一说到社区,我们就想到了实体小区,但其实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非常活跃,他们的兴趣点未必在传统的生活社区,而是以兴趣为纽带构建的社群或者网络社区,我们可以称为‘云社区’。”在季昕华看来,上海现有的数字化的手段不少,均为年轻人搭建了参与线上讨论、治理的平台。未必一定要按照传统模式倡导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要推出适应年轻人的新模式。

“现在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公益,疫情爆发的时候,很多人冲在基层,守护家园。以前大家是互相串门的邻居,现在的业主群里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也纷纷为社区自治出谋划策。青年业主更愿意到网上发表意见。建议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相辅相成的社区自治模式。”不仅如此,季昕华还特别提到了要关注长租公寓、青年公寓的租户,因为“这些社区以年轻人为主,应该激发他们的潜力”。

金晶

另一位青年代表、市残联兼职副理事长金晶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相较年长的业主,青年业主在社区的时间并不多,邻里间的交往也很少。几乎所有的活动范围只是在小家。“大部分年轻人自己出了家门后的社交、生活需求在这个小区不能得到满足。除非小区真的已经脏乱差到不能忍受,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

金晶表示,针对年轻人的习惯,可以采取一些数据化管理的手段。如果要征集民意未必一定要挨家挨户敲门,这些传统手段效率较低。科技和数字化的手段,能让他们更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此外,还可以发动全职妈妈群体,这一青年群体在小区的时间较多,生活圈以小区为核心。相比单身族来说对小区更有归属感,也更有余力。而且大部分全职妈妈的文化素养不低。

“以前人们的生活圈子很小,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车,圈子扩大了,不同领域的业主们接触的平台也不同,如果要开展社区活动,也容易发生众口难调的情况。”金晶认为,专业的事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不妨可以依托第三方平台或机构,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让青年重现社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