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的年末成绩单,是国际演艺大都市上海的一个漂亮横截面
《粉丝来信》不断加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当徐均朔、刘岩等知名音乐剧演员在《粉丝来信》中,一次又一次唱哭观众,“上海文化广场2021年末演出季”也在1月23日正式宣告收官。文化广场随后迅速公布包括从该演出季到全年的成绩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这些数据足够让市场找回信心,也同时证明了作为演艺大世界重要机构之一的文化广场,已从剧目经纪的“码头”成功转身华语创演的“源头”,而这份成绩单,也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演艺大都市”过程中的一个漂亮横截面。
// 数据会说话 //
对音乐剧市场来说,上海文化广场每年发布的数据,一直都是行业期待的干货。在《粉丝来信》加演场结束后,最终数据迅速出炉。
自11月26日鸣锣开演至2022年1月23日圆满落幕,持续59天的“文化广场2021年末演出季”在全年热度最高的观演时节中陆续呈现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话剧《红楼梦》、中文音乐剧《白夜行》与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4部备受大众瞩目与期待的舞台优作——4台41场华语大戏在文化广场连台上演,吸引约6万人次观众。
作为文化广场首次挑战自主制作运营的大剧场音乐剧,由九维文化联合出品、国内知名音乐剧演员阿云嘎、徐瑶等领衔主演的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在2021年末演出季的舞台上完成了全国首站25场演出,共吸引观众3.5万人次,令人惊艳的舞台完成度和现场感染力使之成为2021年全市音乐剧演出热度最高的作品。
与盛大热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延续了文化广场自主出品音乐剧细腻独特的审美品格。最终,8场演出共吸引约1.2万人次观演,完美压轴年末演出季舞台。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粉丝来信》的热门场次售罄速度与2019年经典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持平,印证了中文版大剧场制作堪比国际一流引进大戏的市场号召力。
放眼全年,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文化广场2021年共完成各类演出72台206场,吸引观众逾22.5万人次,同时,4台自主出品中文音乐剧巡演全国10城63场,观演人次达6.6万人次。
线下热闹,线上更热闹。作为音乐剧登台大众娱乐节目的首秀,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加盟2021哔哩哔哩跨年晚会,主演阿云嘎的明星效应与音乐剧的线上热度两相结合,以2.5亿观看量印证了音乐剧口碑作品正不断“破圈”,受到更大观众群体的共鸣与追捧。
《罗密欧与朱丽叶》成城中最热演出之一。
都说“数据会说话”。曾经势单力薄,只能做中小场馆、少场次甚至“一轮游”的华语音乐剧,正在焕发出不同以往的市场活力,整个产业也步入了更为开阔与健全的发展局面——经统计,2021年全市专业剧场演出达到8,894场,其中音乐剧演出场次达到911场,同比去年增长142%,观演人次达52.4万观,同比增长129%。
// 创演是保证 //
这个亮眼的数据,是怎么来的?众所周知,疫情的反复,其实给演出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文化广场的这份成绩单,正是“大势”和“人为”相互作用的正向结果。
年末特别制作走进今潮8弄。
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由于引进大剧进不来,音乐剧市场和全国演艺市场一样开始了已长达两年时间的“内循环”,这给了优秀华语剧崭露头角的好机会;此外,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对新时期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意见》提出“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文化演出行业从上至下都在确保“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产品”。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也离不开产业链各端运营者、创作者的多年潜心孵化与持续投入。以文化广场本身为例,基于十年剧院运营的成败得失,它已从剧目经纪的“码头”成功转身华语创演的“源头”,通过一系列音乐剧原创展演、作品孵化、新人竞演、艺术分享等面向全社会与全年龄段的演出活动,有了如今“看音乐剧”“做音乐剧”都要到文化广场的共识。
据了解,文化广场在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的原创音乐剧作品《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纷纷完成首演后,在新一届的孵化计划中,文化广场还联手多家机构,共同构建“自由投稿作品”“点唱机音乐剧”与“影视ip音乐剧”的孵化新格局,以期为华语创作语汇注入全新的生命力;除此之外,文化广场的内容运营模式在2021年末再次升级突破,它结合剧目经纪、内容制作、演出运营三重身份,多方联合制作出品“年末特别呈现《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以音乐剧主题集锦音乐会的形式将当下4部颇受音乐剧观众热爱的人气作品输出到演艺新空间“今潮8弄”,受到各方点赞。
“在面对难以意料的未来发展时,沉下心来做好应该做的事,拓宽赛道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就是我们抵御风浪与动荡的有效手段。”著名音乐剧人、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告诉记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